工作室的顶灯坏了一周,苏晚踩着板凳换灯泡时,梯子突然发出“吱呀”声。她惊呼着失衡,却落入一个带着皂角味的怀抱。
“胡闹。”
凌墨寒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手臂圈着她的腰,力道稳得像铁钳。男人俯身抽走她手里的螺丝刀,指尖擦过她手腕时,她感觉到他掌心的薄茧。
“凌总?您怎么来了?”她挣扎着想下地,却被他按在原地。
“再动,就摔碎了。”他把她放到地上,目光扫过她沾着颜料的围裙,“后勤报修单交了三天,为什么没处理?”
苏晚抿唇。工作室属于老楼改造,后勤总以“流程复杂”推脱。她不想麻烦他,便打算自己换灯泡。
“我自己可以……”
“可以摔断腿?”凌墨寒打断她,蹲下身检查梯子的螺丝钉,“螺丝松了,去拿扳手。”
他的语气像在下达工作指令,眼神却在她脚踝处停顿了两秒——那里有块昨天搬画架时磕出的淤青。苏晚递过扳手,看他熟练地拧紧螺丝,西装裤膝盖处沾了点灰尘,与他平时一丝不苟的样子截然不同。
“凌总,您不用亲自……”
“你的时间,该用在画布上,不是爬高上低。”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以后这种事,打给我。”
不是“打给后勤”,而是“打给我”。苏晚心里微动,却见他走向画架,拿起她未完成的素描。画上是晨光里的多肉植物,叶片,带着露珠。
“这里,”他指尖点在叶片的阴影处,“光影逻辑错了。”
苏晚凑近看,他的手臂几乎贴着她的肩膀,温热的气息拂过她发顶。“可是我觉得……”
“觉得?”凌墨寒转头,黑眸在晨光里显得格外深邃,“艺术需要感觉,但结构是骨架。你看这株玉露,叶脉走向和受光面的关系,像不像你上周交的项目策划书里的数据流?”
他竟然记得她策划书的细节。苏晚愣住,看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个牛皮纸袋,倒出几株不同品种的多肉:“楼下花市买的,你说过喜欢耐旱的植物。”
纸袋里还有张便签,上面用钢笔写着养护要点,字迹遒劲:“玉露喜半阴,十二卷属每周浇一次水,虹之玉多晒太阳。”每一条都标着序号,像极了他做项目时的思维导图。
“凌总,您……”
“放在窗台,”他打断她,开始动手摆放花盆,“每天早中晚各观察一次,记录生长状态。就当是……附加的工作考核。”
又是这样,用工作当借口。苏晚看着他把最小的一盆玉露摆在她常用的画具旁,突然想起上次他在休息室留的温牛奶,便签上也列着“加热至40度,加半勺蜂蜜”的精确步骤。
“凌总,其实您不用……”
“我不用什么?”他首起身,眼神锐利,“不用管你有没有在梯子上摔断脖子,不用管你为了赶稿有没有好好吃饭,还是不用管你画错了光影逻辑,将来卖不出画?”
他语速很快,带着惯有的霸道,却让苏晚莫名觉得,那些条理清晰的“不用管”,其实都变成了“我要管”。
“我……”她想反驳,却被他递过来的保温桶打断。
“早餐,”他言简意赅,“全麦面包配水煮蛋,蛋白质和碳水比例1:2,符合人体晨间需求。”
保温桶上贴着标签,用马克笔写着“苏晚专属”,旁边还有张打印的食谱,标注着一周的营养搭配。这风格太像他了,理智得近乎刻板,却又精准地戳中她总是忽略健康的软肋。
“凌总,您连这个都……”
“效率优先。”他打断她,收拾起工具,“员工身体健康,才能创造更高价值。这是基本的商业逻辑。”
又是“商业逻辑”。苏晚看着他走向门口的背影,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他身上镀上层金边。这个男人,总能把关心包装成最理性的公式,用最霸道的语气,说着最严谨的“关怀条款”。
“凌总,”她突然开口,“您是不是……”
他脚步一顿,却没回头:“记住浇水时间,下次抽查。”
门被轻轻带上,工作室里只剩下苏晚和窗台上的多肉植物。玉露的叶片透明如冰,映着晨光,像极了他刚才欲言又止的眼神。
她打开保温桶,全麦面包的麦香混着蛋香散开。旁边的多肉盆里,他特意放了块形状规则的鹅卵石,像极了他本人——棱角分明,却在某个角落藏着不易察觉的温柔。
这个男人,用数据分析的方式计算着她的三餐,用项目管理的逻辑规划着她的作息,把汹涌的情感藏在条理清晰的“关怀公式”里。苏晚拿起画笔,笔尖落在素描纸的空白处,这一次,她想画的不是植物,而是那个总用理智包装爱意的、霸道又别扭的男人。
窗外的阳光渐渐升温,多肉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苏晚看着那些被他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花盆,突然明白,他的爱从来不是汹涌的浪潮,而是像这些耐旱的植物,在看似冷漠的外壳下,用最持久的耐心,等待着根系在时光里慢慢缠绕。而那份被他用“商业逻辑”掩饰的温柔,早己在晨光里,悄悄浸透了整个工作室。
(http://www.shuyous.com/book/3184874-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