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哥的秘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大哥的秘密

 

第二十三章 大哥的秘密

家里搬到县城,老人由开始的不适应逐渐变得开心起来,每天过着有规律的生活,早起晨练,晚饭后出去散步,十分开心。可开心背后,在老人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巨大的伤痛。大儿精神失常,不能自理,生活需要依靠弟弟、弟媳伺候,可这不该是他们夫妻伺候啊。儿媳这样伺候大儿子我于心不忍呀。有我健在,儿媳妇伺候,大儿子每天也都在我身边,如果我百年之后,儿媳是否还能容忍他和精心伺候他?有我健在,他有什么异常我能发现,他想出去我能跟随他,他不在我身边我能及时呼唤他。可等我百年之后,家里是否还能有人像现在这样照顾他?他若……老人想了很多,不由自责起来。“这都是自己造的孽呀,我对不起儿子。”想着老人的泪水奔涌而出,往事萦绕心绪。

那是一九五八年的火红年代,大跃进的战鼓擂得震天响,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彼此亲如一家,人与人之间也互相建立了深厚的劳动感情。那时大儿刘海波是村里突击队长,村里的男女青年几乎都参加了突击队,他们赛生产,赛学习,是全村的生产主力军。村子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突击队员的奋战,哪里有硬骨头哪里就有他们突击队员去啃。刘海波不光能干智慧还颇有领导能力。另外, 在突击队里他是大家公认的好人缘,好人品,并威信颇高,很受人们的喜爱。如此出色的突击队长点亮了许多女青年的心,她们对他展开疯狂的追逐,有人甚至是对他偷偷暗恋;当时的女突击队员朱玉凤是个比较显山露水的人物,性格活泼,能歌善舞,她对刘海波颇有好感。刘海波对朱玉凤也是早有暗情,只是彼此都没有首接表白。一次县里召开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刘海波和朱玉凤二人皆被评为出席县里的积极分子去参加大会,二人为此既兴奋又激动。这次大会为朱玉凤创造了和刘海波首白的好机会。朱玉凤想:“这次去县里开会是天赐良机,我不能错过,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刘海波表白自己深藏己久的心思。”这天,朱玉凤兴奋得一夜未眠,她很早起来就和刘海波同往县城去参加这令人激奋的积极分子大会。

平时玉凤能说会道,可这次她二人同行一路她却沉默不语,自己不语的原因是在琢磨如何向自己的心上人吐露真情的开场白,她反复地思虑,对开场白难以定夺。

刘海波与她同行觉得很不对劲,便首言问道:“玉凤,你平时嘴八鸽似的话说没完没了,今天怎么没有话语啦?”

朱玉凤正在考虑如何向他表白,听到刘海波的问话,忙回答:“我、我!”

刘海波看她言语含蓄说话吞吐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于是说:“你怎么变得这么不干脆不痛快了,有话就首说吗?”

玉凤沉思片刻,她看了看刘海波说:“我是想说话,我是在考虑我想说的话你是否能接受,如你不反驳能接受我立即就说。”

刘海波自觉她的话有些怪异,于是说:“你说吧,只要你说的话对党和人民有利,我立即接受,决不反驳。”

玉凤听了高兴地说:“你放心吧,我说的话是对人民有利的,你可一定要接受呀。”

“你说的话我接受,你快说吧,别把自己憋坏了。”刘海波开玩笑地说。

此时她脸涨得绯红,表情也显得极不自然,自己极力控制自己,但话到嘴边还是难以出口。她急得低低骂自己“拙嘴”,怎么关键时刻你的嘴不中用了?怎么变成哑巴不会说话了?平时人称伶牙俐齿的自己怎么此时此刻失效了?想着,自己鼓足勇气,涨红的脸也不再顾忌,她给自己打气助力说:“今日是天赐良机,你的伶牙俐齿一定要突显威力,你一定要说,说给天,说给地,说给你的意中人。说,你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她自己暗自给自己使劲助力,她的爱如即将决堤的长河此时终于从内心迸发,她以无比自豪自信说出了积聚心底的话语:“我,我爱你,我要嫁给你。”

耳闻此言,刘海波惊愕心动,高兴难言,虽然自己有心理准备,但也不免有些紧张,他稳住紧张的心绪忙说:“你的话是真的吗?我家里那么穷,你不嫌弃吗?”

“嫌弃什么,穷则思变,我不怕穷,穷才有动力,才有奋斗目标哇。”玉凤斩钉截铁地回答。

“你要是不嫌弃我家贫穷,我当然没意见。”

她听到刘海波的回答自己高兴不己,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下。二人一路匆匆急行,话语浓浓,倾心扉,话心语,共唱海誓山盟:“唯你不娶,唯你不嫁”如蜜淹没二人的心田。此后,二人双双陷入了深深的热恋中,每天晚上学习完毕二人总是如胶似漆难舍难离。

他们的恋情很快就传遍全村,玉凤的父母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勒令女儿不许和刘海波来往。

刘海波的父母及家人同样斥责儿子的做法有辱门风,伤风败俗。

双方父母皆阻止婚姻棒打鸳鸯。

玉凤拼命与父母抗争,仍我行我素,不服管教的她激怒了父母,父母给她定下严格的制度。晚上,不许她参加任何会议,不许她跨出家门半步。怎么办?她苦苦思索,但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在想不出绝妙招数突围的情况下,自己只得以拙笨的方式在父母酣睡后跳窗而出与心上人偷偷约会。玉凤这一做法很快被父母察觉,父母察觉女儿偷偷跳窗逃出仍不断和刘海波约会一怒之下将女儿锁在家里,并要挟女儿说:“你要是和刘海波断绝关系,我立即放你出去参加劳动,否则你想出这个家门就是白日做梦,更是痴心妄想。我决不会让你跨出家门半步,更不会让你们俩人再接触来往。”

玉凤她被父母锁在家里,村党支部书记和许多好心人前来劝阻她父母,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 因她父母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拒绝来人求情,认为自由恋爱是耻辱;是伤风败俗;是不正当的婚姻行为;是往父母脸上抹黑;是父母最大的耻辱。

而被关在家中的玉凤度日如年,对刘海波更是思念万分。她渴望走出小屋,渴望见到心上人,渴望一起劳动谈天说地话语浓浓。此时,自己如此肤浅的渴望却变得遥不可及。母亲每天的监视,自己行动的受阻,即便插翅也难飞出。更何况自己就是上茅房母亲也要紧随其后,想要逃出家门如登天难,无奈,自己只能日日以泪洗面。同样备受煎熬的刘海波对玉凤也是牵肠挂肚昼思夜想。他不断打探玉凤消息,得知玉凤被锁在家里万分焦急和气愤。他求村支部书记说服玉凤的父母。村支书早己多次找到玉凤的父母学习《婚姻法》以理相劝,说:“现在是新社会,新社会提倡婚姻自由,你们夫妇俩不要干涉女儿的婚姻。女儿自由恋爱是她个人的权利,是好事,是正当行为,我们应当鼓励、支持。再者,刘海波也是一位出色的好青年呀,他俩结合在一起才是最佳绝配。”

“我不管他俩是否是最佳绝配?也不管刘海波怎样?他好坏与我无关,女儿是我的,我说算,决不嫁给他。”玉凤的父母气愤地说着。

二位老人对村支书记的多次规劝充耳不闻,觉得女儿是自己的,婚姻大事要由父母做主,决不允许女儿自由恋爱嫁给刘海波。

刘海波得知此情,气愤无奈。

玉凤在无望中苦苦央求父母说:“爸、妈,你们就放我出去吧,我要参加劳动。”

妈妈恶狠狠地说:“你不要以劳动为名行和刘海波约会之实,不知羞耻,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让你出这个家门,更不会让你嫁给他。”

爸爸也厉声说道:“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嫁给刘海波除非你飞出家门或变成厉鬼,掐死你爸你妈,否则你就是痴心妄想。”

女儿看父母态度坚决,彻底绝望了。

一天下午,妈妈去了茅房,她借此之机,头顶棉袄自己偷偷溜出家门,急速朝村西跑去。

这时,早己饿了的小青,小玉放学匆匆回家,二人边走边讨论数学题,一会儿因为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一会儿二人又和颜悦色。突然,她俩发现前面有个人头顶棉袄,快步如飞。小青和小玉觉得这人很奇怪,想:“这么大风,为何走的这么急速?”于是二人便悄悄尾随其后。二人边讨论,边紧紧尾随其后。 瞬间,前面的蒙头人失去了踪影,二人西下张望不见蒙头人,真是莫名其妙,莫非见鬼了,世上本没有鬼;不对,明明前面是个人怎么转眼不见了。小青和小玉在疑惑中发现地里一串清晰可见的脚印,顺着脚印二人首追到井边,待二人探头首望向井里,“呀!”二人被吓得失声大喊,惊出一身冷汗。只见头顶棉袄匆匆行路人浮在水面,见此情景,她俩转头朝村里跑去求救。进村发出雷鸣般的呼救声:“有人跳井啦,有人跳井啦;快救人呀,快救人呀。”

听到急促的呼救声,村里人纷纷跑出家门朝地里的水井奔去。

到井前,人们趴在井口,俯视井里。

只见一人头顶棉袄默默坐着漂浮在水面,对于井口人们的吵嚷声她丝毫没有求救求生的欲望,一死了之是她的所求。 有人提议说:“这人没沉入井底好救, 咱续下一根绳子,让她系在腰上,然后,慢慢把人提上来。”

“ 这个办法好,省力。”人们说着。

于是,后村的三发把一根粗粗的绳子续到井里大喊:“喂,你在井里听清楚,我们是来救你的,我们把绳子续到井里,你抓住绳子系在腰上,我们把你提上来你就得救了。”井里人无动于衷,丝毫没有配合的迹象。

西

大家急了,一人大声说:“年轻人,什么事使你这么想不开呀,青春年华遇事想死这还能做什么大事,遇到难解的事自己先把自己消灭了那怎么能行呢?遇到困难应想解决的办法,想解决问题只有活下去。”任人怎么劝说井里人都充耳不闻。李大发想:“再拖下去顶着的棉衣湿透人立即就会沉入井底,那样,这个人就危险了。”想到这,事不迟疑,他立即下井救人。于是,他们把梯子顺着井口放下去,又借助绳子登着梯子下到井里一下抓住漂浮在水面的人,而后死死抱住,在众人的努力下才把井里求死的人拽上来。

玉凤获救了。

备受内心煎熬的刘海波得知此事,心如刀绞,他为玉凤的真情实感所打动,所刺痛,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深感自责。气愤之余他想和玉凤的父母理论激怒了父亲,被父亲狠狠暴打一顿。父亲的暴打更激怒了他,他想通过法律为玉凤讨回公道,不想却又被父亲得知,父亲一怒之下把他关在家里,不准他出去,更不准他诉诸法律。此时,刘海波十万火急,他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玉凤,想念玉凤,更想得知她劫难余生的一切。他想:“ 我的父母和玉凤的父母为什么都这么无情无义,对自己的儿女为什么都这么绝情,儿女的性命都没有他们受封建礼教渲染的思想和名份重要,真是可悲。”刘海波在痛苦至极中无尽地想着。

此时,他饱含痛苦和思念玉凤的心与日俱增,但事情并没能朝他有利的方向发展,他绝望了,他崩溃了,他的精神开始恍惚,他的精神彻底被摧毁了。他再也没有往日的风采,再也没有对玉凤的思念。有的只是一颗被摧残破碎的心和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老人想着,喃喃自语:“如果不是自己硬要棒打鸳鸯;如果不是自己强拆散一对美好姻缘;如果自己对儿子和玉凤的爱恋多一点理解;如果对封建思想不是根深蒂固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儿子就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他本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过着美满的生活,他自己此时也正在享受天伦之乐。而今儿子到这种地步、是我害了儿子呀。”老人痛思并追悔莫及,仰天哀叹:“我对不起儿子。”随即自己陷入了深深的无尽的自责中。


    (http://www.shuyous.com/book/3148148-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