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老人的城里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老人的城里生活

 

第二十二章 老人的城里生活

老人来到县城,住进了新房,虽然自己看着新房很高兴,可却深感不适。他老人家看周围环境是陌生的,所见的面孔是陌生的,不擅交际的老人只能呆在家里,偶尔到门口站会儿看看一个个陌生的过往行人,欲上前说话又止,而后自言自语自责地说:“唉,不认识,莫开口。”随即转身进了院子,关好门,自己喃喃自语,说:“这若是在村里乡亲互相见了都要打招呼,可在县城里人们见面却相对无言,一天到晚憋在家里和大儿子一起除了生气就是自我解闷,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在村里每天有人到家来串门坐坐,有人讲村事,有人说家长,村里每家事都略知八九。谁家娶媳妇,谁家抱孙子,谁家又发了小财村里新闻天天早知到。可呆在城里好似与世隔绝,也好,耳朵省了,心不用记了。”老人在院子自言自语转悠两圈进了屋子。他无意看看大儿子,大儿正首视老人“嘻嘻”地笑。老人看大儿“嘻嘻”发笑,更增添了几分烦恼,他老人家朝着大儿说道:“废物,哪辈子欠你的。”说完自己便上了床,闭目养神。

老人对城里生活的烦闷,儿媳看在眼里,每天晚上她都要抽出时间陪着老人到县城里最热闹的地方去走走,到广场去看看,到商场去转转,以解除老人的烦闷。一天,儿媳陪着老人到大商场去散心,路过花鸟金鱼市,老人看各种灵巧蹦跳的鸟儿倒觉得很开心。儿媳对老人说:“您看还是县城里好吧,在村里哪有这个场面?哪有这喜人的小鸟?再有,县城里买东西也方便。”老人莫不作声。说话间儿媳又陪老人来到金鱼市场,各色的金鱼,有红的,有黄的,有黑的。颜色的美丽吸引了众多观赏者的眼球。有的人是好奇,有的人是观赏,有的则是买上几条回家去养。儿媳陪着老人也挤进了观赏金鱼的人群。一个个长方形,圆形的玻璃缸摆在众人面前,各种各样的金鱼在有限的空间游动着,人们看着,用手指着,儿媳也看得入了神。她指着一条奇特的红脊背,黑肚皮,多尾的金鱼高兴地对公爹说:“爸,您看这条鱼多美呀,多漂亮呀,您喜欢吗?”

老人说:“喜欢。”

“您喜欢咱买几条回家去养。”

“喜欢我看看就可以了,不要买,这观赏鱼娇气,不好养,白花钱。”老人对儿媳说。

儿媳知道老人是怕花钱,为了迎合老人心意只是看看。老人看完这从未见过的奇异金鱼赞不绝口:“这么美的鱼怎么养的?真是太美观了。”

“好看吧,这是村里没有的吧?”

老人听儿媳妇这么问这么说没有回答,只是笑了。儿媳陪着老人转了又转,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去。

回到家,老人满脸的阴云一扫光,愁眉不展变成了眉开眼笑。心想:“外边走走转转城里是别有一番趣味,除了人陌生以外是处处优于农村。至于人吗,接触多了也就熟了。交往多了也就有了感情。慢慢地人就会由陌生变熟悉,会比在家更好,更适合自己,更开心。”

老人渐渐适应了县城里的生活,早晨起来自己到广场散步,锻炼身体,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老人就主动上前去打招呼,新朋友不断出现,久而久之老人的朋友也多了起来。有时几位老人聚在一起聊聊天,他们由抗日战争聊到解放战争。由旧社会聊到新社会。由毛主席领导人民闹革命推翻三座大山聊到人民翻身得解放。老人聊得开心,聊得话题颇丰,甚至是海阔天空地聊,老人己经不再寂寞,每天开开心心好似又年轻了许多。

儿媳和老人开玩笑地说:“您说老家好,还是把您送回老家去吧。”

老人说:“把我送回老家去可没那么容易啦,你们不是说思想要跟形势变吗?我的思想也变了,你们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呀,城里这么好,我才不往老家转呢。”

儿媳对丈夫说:“你看咱爸还变得挺快,还变时尚啦,人老了还要赶潮流,成了潮流派。”丈夫听了抿嘴乐。

老人调侃地说:“不是潮流派而是朝前迈。”老人的话逗得全家人哄堂大笑。儿子嘴里咀嚼的饭菜险些喷出,老人也觉得自己说的话语既时尚又风趣,既新潮又趣味,自己也止不住抿嘴乐了。


    (http://www.shuyous.com/book/3148148-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