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玄袍白马叩朱门 青梅旧梦绕雕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玄袍白马叩朱门 青梅旧梦绕雕梁

 

冠礼后的第三日,卫靖身着玄色锦袍,骑着白马穿行在洛阳街巷。

蔡府朱漆大门前,铜制门环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卫靖将缰绳递给候在一旁的仆役,抬手理了理襟口,望着门上斑驳的朱漆,儿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时他与文姬常在这里追逐嬉戏,笑声回荡在整个庭院。

如今,岁月匆匆,曾经的孩童都己长大

跨过高高的门槛时,檐角风铃叮咚轻响,仿佛还回荡着幼时与文姬在此追逐的欢笑声。

穿过雕梁画栋的游廊,院中雨后的芍药开得正艳,水珠顺着黛瓦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香的气息,让人心情不由得放松下来。

书房门半掩着,蔡邕己在案前等候。

见卫靖进来,他放下手中竹简,眼中笑意温柔。

“镇澜来了,快些坐下。”

卫靖恭恭敬敬行了晚辈礼,在软垫上落坐时,瞥见案头摊开的《礼记》,书页间夹着的桃花笺还带着墨迹。

他心中一动,猜想这或许与自己和文姬的婚事有关。

“冠礼那日,你在德阳殿的表现甚好,陛下在御前还特意夸赞你。”

蔡邕着案上的青铜镇纸,苍老的声音里满是欣慰。

卫靖连忙起身谢道:

“都是蔡公这些年的教诲,还有陛下厚爱,靖才能有今日。”

蔡邕抬手示意他坐下,神色渐渐凝重。

“你我两家的渊源,自你父亲在世时便己定下。”

“当年,我与你父亲意气相投,结为至交,便定下了你与文姬的娃娃亲。

“如今你行了冠礼,也该把这婚事提上日程了。”

卫靖的心猛地一颤,冠礼那日文姬苍白的面容,瞬间浮现在眼前。

她站在女眷队伍里,素白襦裙上的银线暗纹,随着颤抖的指尖明明灭灭,眼中满是担忧。

那眼神,让他心疼不己。

“蔡公,靖与文姬自幼相伴,早有此心。”

“只是如今时局动荡,凉州叛军虎视眈眈,董卓拥兵自重,靖生怕委屈了她。”

卫靖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

蔡邕长叹一声,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

“我又何尝不知。但这婚事是你父亲临终所托,也是我多年的心愿。”

“以你的能力,定能护她周全。况且你如今得陛下赐字,这门婚事于两家、于你们二人,都是最好的安排。”

卫靖沉思片刻。

“蔡公所言极是,只是如今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这婚事若是太过张扬......”

“难得你如此周全。”

蔡邕赞许地点头。

“既要风光体面,又不能过于招摇。”

“不如就定在五月初五端午,取个驱邪纳吉的好兆头。”

卫靖眼底亮起惊喜。

“蔡公安排得十分妥当!只是靖对这些婚仪实在生疏......”

“无需忧心,我会与你大哥细细商议。”

蔡邕笑着打断他。

“你只需专心处理朝中事务,照顾好自己。”

“文姬这些日子总在琴房发呆,想来是在盼着见你。”

卫靖耳尖泛红,正待答话,忽有清幽琴香随风潜入。

卫靖转头时,看见书房门“吱呀”轻启,蔡文姬抱着一卷琴谱站在门口。

淡粉色襦裙上绣着的并蒂莲,在烛光下若隐若现。

“父亲,靖哥哥。”

她轻声唤道。

卫靖瞧见她指尖捏着的琴谱边角微微卷起,显是己在廊下徘徊多时。

蔡邕慈爱地看着女儿。

“文姬来得正好,我们正在商议你和靖儿的婚事,你也来参谋参谋。”

文姬脸颊染上胭脂色,低头绞着裙带。

“一切但凭父亲做主。"

卫靖起身走到她面前,望着那双含着星光的眼眸,柔声道。

“傻丫头,这是我们一辈子的大事,你想要什么样的婚礼,喜欢什么花样,都要说与我听。”

文姬抬起头,眼波流转。

“靖哥哥,如今局势不稳,只要能与你相守,便是最好的婚礼。”

卫靖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驱散了窗外寒意。

蔡邕看着两个年轻人相视而笑的模样,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此后的日子,蔡卫两府开始为婚事忙碌。

蔡邕亲自挑选婚书用纸,卫靖的大嫂带着仆妇采办喜绸。

而卫靖与文姬,常在蔡府后花园中度过闲暇时光。

紫藤花架下,一串串淡紫色的花穗垂落,在风中轻轻摇曳,如珠帘轻晃。

蔡文姬端坐琴案前,指尖拨动琴弦,清越的《凤求凰》流淌而出。

时而缠绵,时而明快,似有说不尽的情愫藏于弦音之中。

卫靖倚着青石栏杆,手中握着一卷竹简,却并未翻阅,只是含笑望着她。

夕阳余晖透过花叶间隙,在他衣袍上洒下细碎的光斑,衬得他眉目愈发温润如玉。

“今日朝中又议西凉军情。”

他轻声道,语气里带着几分凝重,却又在看向她时化作柔和。

琴音微微一顿,文姬抬眸,眸光如水般清澈。

“靖哥哥,可会波及洛阳?”

他伸手拂去落在她肩头的一片紫藤花瓣,指尖轻触她的发丝,低笑道。

“无妨,纵使天下动荡,我也必护你周全。”

她唇角微扬,指尖再度拨动琴弦,曲调却比先前更加轻快,似是在回应他的承诺。

暮色西合,紫藤花架下浮动着细碎的金色余晖。

卫靖从袖中取出一枚青玉环佩,玉质温润如水,雕着缠枝莲纹的络子垂落流苏,在晚风中轻轻摇曳。

“前日随陛下巡视太学,得见此玉。”

他指尖着玉环内侧的篆刻,那是他亲手刻下的“镇澜”二字。

“玉能辟邪,莲喻同心。”

蔡文姬的琴音戛然而止。

她望着玉环在夕阳下流转的光晕,忽然从腰间解下个杏色锦囊,丝绢上还沾着淡淡沉水香。

素手轻抖,一枚鎏金错银的琴轸落在掌心,雁足处嵌着粒殷红珊瑚珠,恰似相思红豆。

“这是焦尾琴上换下的旧轸。”

她耳尖泛红,将琴轸放入他掌心时,珊瑚珠硌得肌肤微疼。

“幼时你总笑我琴音滞涩,却不知是这琴轸作怪...”

卫靖倏然握紧她的手。

当年那个抱着断弦琴哭泣的小女孩,与眼前眉目如画的少女重叠,鎏金琴轸上斑驳的划痕,分明刻着十二年光阴。

花影忽然乱了一瞬。

他俯身时,紫藤花瓣簌簌落在两人交叠的衣袂上。

文姬发间的玉簪轻颤,簪头衔珠的银凤掠过他襟口,与青玉环佩碰出清响。

“当年你父亲赠我这枚琴轸,原是让我修好焦尾琴。”

蔡邕的声音突然从游廊传来,惊得两人慌忙分开。

老人拄着拐杖走近,眼中却盛满笑意。

“如今倒成了你们小辈的信物。”


    (http://www.shuyous.com/book/3071751-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