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残阳泣血归城路 断刃熔魂铸汉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6章 残阳泣血归城路 断刃熔魂铸汉心

 

卫靖骑在战马上,铁甲映着落日余晖,宛如一尊铁铸的雕像,冷硬而威严。

他的身后,是沉默的军队,战马踏起的尘土在风中翻卷,像一条灰黄的龙尾,拖曳在队伍之后。

士兵们押送着缴获的匈奴物资。

牛羊、铜器、弯刀、皮甲,甚至还有数辆满载着粮食的牛车,车轮碾过官道,发出沉闷的声响。

城门前早己挤满了翘首以盼的百姓。

他们在寒风中搓着皲裂的手掌,呵出的白气在冷风里迅速消散。

老人们佝偻着背,妇女们紧紧搂着孩子,少年们踮起脚尖,目光越过人群,死死盯着远方的地平线。

不知是谁先看到了那面飘扬的玄色旌旗。

卫字大旗,被风扯得猎猎作响,像一团燃烧的黑焰。

“将军回来了——”

这一声带着哭腔的呼喊,像火星溅入干草堆,瞬间点燃了整座城池。

人群沸腾起来,有人开始奔跑,有人跪地痛哭,有人高举双臂,像是要抓住什么虚无的希望。

城门上的守军也骚动起来,有人探出半个身子,拼命挥手。

“开城门——”

夏候兰的嘶吼划破暮色,生锈的铰链发出阵阵呻吟。

铰链上的铁锈簌簌剥落,在夕阳中飘散如血雾。

城门动了。

先是露出一线天光,接着是手掌宽的缝隙。

城外等待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卫靖的战马不安地踏着蹄子,铁蹄与青石板相击,迸出几点火星。

突然,一个佝偻的身影从人群中冲出,扑倒在战马前。

那是个满头霜雪的老妇人,枯瘦如柴的手指,紧紧攥着一块褪色的布片。

她颤抖的手高举着那片粗麻布,上面用炭灰歪歪扭涂着个“王”字。

寒风吹散了她呼出的白气,却吹不散她眼中执着的期盼。

“将军...”

她干裂的嘴唇蠕动着,声音嘶哑得像是砂纸摩擦。

“这布片...”

“是从我儿里衣上撕下的...”

卫靖俯身接过布片时,铁甲发出沉闷的碰撞声,惊起了城楼上的寒鸦。

借着火把跳动的光亮,他看清了布片上己经发黑的血迹,以及边缘参差不齐的撕痕。

像是被人强行从衣服上扯下来的。

“十年前出征那日...”

老妇人突然抓住他的披风,指甲深深掐进猩红的布料。

“老身亲手给他缝的里衣...”

“针脚密得能兜住雨水...”

她的声音突然哽住,浑浊的泪水在沟壑纵横的脸上,冲出两道痕迹。

仿佛又看见那个阳光明媚的晨曦。

二十岁的儿子,笑着让她在里衣上写下姓氏的模样。

就在这时,队伍后方传来木轮碾过碎石的声响。

几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抬着松木担架挤过人群。

担架上蜷缩着个右臂缠满脏布条的男子。

那人的头发像枯草般灰白,露出的半张脸上布满蜈蚣似的伤疤。

但左眉上那颗红痣,却让老妇人如遭雷击。

“娘...”

这声比叹息还轻的呼唤,让老妇人浑身剧震。

她踉跄着扑向担架,枯手悬在那张陌生又熟悉的脸庞上方,迟迟不敢触碰。

男子那哭嚎声撕开裂帛,裹挟着十年为奴的屈辱、三百次月圆之夜的绝望。

像把生锈的钝刀,生生剖开了北疆寒冷的夜幕。

围观的百姓纷纷掩面,因为他们看见老妇人颤抖的手,正抚过儿子空荡荡的右裤。

徐晃正指挥士兵分发物资,忽觉铠甲一沉。

一个跛脚少年拽着他的护臂,从怀里掏出个褪色的香囊。

并蒂莲的绣线己经泛黄,但上面沾染的血渍依然刺目。

“军爷,这是阿姐的...”

少年的话戛然而止。

街角传来陶碗坠地的脆响。

一个正在领粥的妇人呆立如木偶。

滚烫的粥水,在粗布裙上洇开深色痕迹。

她的目光死死钉在少年手中的香囊上。

当夕阳将城墙雉堞染成血色时,获救的汉民们围坐在火堆旁。

有人用匈奴贵族的头骨盛酒,森白的颅骨,在火光中咧着诡异的笑。

不远处,几个妇人围坐成一圈,手中灵巧地编织着,从匈奴人那里缴获的彩绳。

她们每打一个绳结,就轻声念出一个名字。

那是被匈奴人掳走后,再无音讯的亲人。

有个年轻女子突然将编好的鞭子狠狠抽向地面,扬起一片尘土。

她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映着跳动的火光:

“我要用这个,亲手抽烂那些畜生的脸!”

阿牧正蹲在火堆旁,给几个满脸好奇的孩子,展示锁骨上无法痊愈的烙铁印。

那狰狞的狼头印记在火光下泛着暗红,仿佛还在灼烧。

人这是匈奴人给奴隶打的标记,”

他的声音很轻,却让周围的孩子,都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就像给牲口打烙印一样。”

忽然,一只粗糙的大手按住了他的肩膀。

阿牧抬头,看见一个独臂老兵站在身后。

老兵用断肢指向城墙的阴影处,那里立着一个比夜色更沉的身影:

“看,将军在那里。”

卫靖独自站在城墙垛口,玄铁甲胄反射着冰冷的月光,仿佛与黑夜融为一体。

他手中握着一块褪色的粗麻布片,北风呼啸而过,卷起布片上松散的线头。

布片上那个歪歪扭扭的“王”字,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边缘参差不齐的撕痕,无声地诉说着某个母亲,十年来的等待与绝望。

城下传来此起彼伏的磨刀声。

八百新兵在月光下,反复擦拭缴获的弯刀。

锋刃映出的每一双眼睛,都燃烧着同样的火焰。

那火光中跃动着被奴役的岁月、亲人的尸骨和即将到来的复仇。

三更梆子响过时,美稷城东南角的打铁铺突然亮起灯火。

马大锤用残缺的右手握着铁钳,将一柄镶嵌绿松石的匈奴弯刀扔进熔炉。

当通红的铁水浇铸进新模具时,围观的妇孺们突然捂住嘴巴。

那模具分明是汉剑的形制,剑格处还刻着“汉魂不灭”的篆文。

铁锤砸落的瞬间,飞溅的火星,照亮了每个人眼中的泪光。

也照亮了墙角那堆正在熔化的匈奴铜铃。


    (http://www.shuyous.com/book/3071751-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