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语言障碍的逐步消减,分享的内容也从简单的问候和图片,逐渐深入到彼此生活的肌理。
宁悦的分享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国顶尖学府的画卷:她拍下堆满书籍和笔记的书桌,抱怨着艰深的古代汉语文献—“《文心雕龙》看得我头大如斗!”
分享听了一场关于敦煌变文研究的讲座笔记,兴奋地写道:原来唐代的“说话”艺术这么有趣!
偶尔也会吐槽某位教授布置的变态作业量,配上一个大哭的表情。
周末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后海胡同,拍下古老的院门和晒太阳的老大爷;探索到的宝藏小馆子——热气腾腾的铜锅涮肉、皮薄馅大的三鲜饺子、排长队的糖炒栗子……
照片总是发得恰逢田正国的饭点,引得他发来一连串“好饿”的哀嚎表情。
她分享最近在读的《红楼梦》,感慨宝黛的悲剧;推荐她喜欢的独立音乐人,链接里流淌着清澈的民谣旋律;看完一部深刻的老电影,会写下长长的感想与他探讨人性;甚至拍下未名湖结冰后,学生们在冰面上嬉戏的欢乐场景,感叹北方的冬天别样生动。
田正国的分享则揭开了世界顶级偶像舞台背后的神秘面纱:
深夜的录音棚照片,他戴着耳机,神情专注,配文:新的旋律,寻找感觉中……
偶尔分享一小段不涉及核心机密的、令人惊艳的demo旋律,宁悦总是第一时间回复惊叹的表情。
也会沮丧地提到创作瓶颈,田正国写到:写不出满意的歌词,烦躁。
分享MV拍摄的花絮照片或小视频,比如成员们对着镜头搞怪、NG时的爆笑场景;练习室里累瘫在地板上叠罗汉的“惨状”;待机室里争抢零食的幼稚瞬间;甚至是他偷偷拍下某个成员睡到流口水的“丑照”,当然很快会被发现并引发“追杀”。然后田正国就会发来被队友制裁后的惨样,宁悦回复一连串的“哈哈哈”。
年末在获得某个重要奖项后,他会分享奖杯的照片,并真诚地写道:阿米谢谢!将荣耀归于粉丝;也会在连续高强度行程后,透露出深深的疲惫“身体跟不上……”,或者隐晦地提及作为公众人物承受的巨大压力“一切都暴露在光下…有时会窒息”。这些脆弱时刻的袒露,只对她可见。
他分享自己最近循环播放的歌曲,从激昂的hip-hop到温柔的R&B,展现他广泛的音乐品味;推荐他喜欢的漫画或励志书籍;拍下路边偶遇的可爱小狗或天空奇特的云朵。
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分享,宁悦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田正国。她被他对待音乐的虔诚和舞台下那份未被磨灭的少年心性深深打动。
他的成功绝非偶然,是无数汗水与坚持的堆积,而他在高压下依然保持的真诚和对身边人的温暖,更显珍贵。他并非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累会笑会沮丧的、努力追梦的年轻人。
而在田正国眼中,宁悦展现出的世界同样令他惊叹和着迷。
她的聪慧和独立远超她的年龄,对学术的钻研精神和对生活的细腻感知力形成奇妙的融合。
她分享的京大生活,充满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和青春的自由气息,是他从未体验过的“普通”大学生活,却显得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她推荐的中文书籍和电影,展现出的深度思考,常常引发他新的感悟。
她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书,让他忍不住想要一页页读下去。她身上那份沉静淡然的气质,对他这个长期处于喧嚣中心的人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仿佛一片可以安心停泊的宁静港湾。
连接首尔与京城的,除了无形的网络信号,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差。这小小的时差,却成了两人情感最甜蜜也最磨人的注脚。
对宁悦而言,田正国的消息常常在深夜降临。当小区内的灯都熄灭了,邻居们都沉入梦乡,她的手机屏幕便成了黑暗中唯一的光源。
有时是练习结束后的疲惫问候,有时是录音间隙突然迸发的灵感分享,有时只是一张随手拍的夜空照片。
她强撑着困意,蜷缩在被窝里,小心翼翼地打字回复,生怕键盘声吵醒旁人。屏幕的微光映亮她带着温柔笑意的脸庞。一句简单的“晚安”或“明天也加油!”承载着她跨越时空的陪伴。
对田正国来说,他的清晨往往从等待宁悦的消息开始。
结束凌晨的行程回到住处,或者早早醒来准备新一天的工作,他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到那个熟悉的头像旁亮起红色的未读标记,总能让他瞬间精神起来。
宁悦分享的清晨未名湖畔的薄雾、热气腾腾的豆浆油条照片、或是元气满满的“早上好!今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的文字,都成了他开启忙碌一天的美好动力。一句“吃早饭了吗?”或“别太勉强自己”,是他笨拙却无比真诚的关心。
日常的分享渐渐无法满足心底滋生的渴望。一些更私密的情绪,开始小心翼翼地流淌进对话的河流。
某个冬夜,京城下起了大雪。宁悦独自在图书馆赶论文到很晚,出来时校园己一片银装素裹,寂静无人。
寒风卷着雪花扑在脸上,她裹紧围巾,忽然感到一阵强烈的孤独感。虽然享受自由,但异乡求学的漂泊感在这样寒冷的深夜格外清晰。
她拍下路灯下纷飞的雪花,发给田正国:下雪了,好大。图书馆刚出来,一个人,有点冷,有点想家。
消息发出后,她有些后悔,觉得太过脆弱。
田正国的回复却来得很快。是一张他在待机室的自拍,背景是忙碌的工作人员和打闹的队友们,他对着镜头做了个大大的鬼脸,试图逗她笑。
接着是一段语音,背景音嘈杂,但他的声音很清晰,带着暖意:“宁悦,别怕。看,我也一个人在工作。我们都在努力。怀挺!”
最后那句韩语的加油,说得格外用力。
宁悦听着他的声音,看着那个搞怪的表情,心里的那点孤寂感奇异地被驱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暖流。
颈间的玉狐吊坠传来一阵细微却清晰的温热感,仿佛在共鸣着她此刻的心跳。
同样,在一次重要的回归舞台前,田正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新歌风格突破很大,外界评价褒贬不一,他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也让他身心俱疲。
深夜里,他罕见地发来一段长长的文字,夹杂着韩语和不太流畅的中文,倾诉着他的焦虑和自我怀疑:舞台是生命,但有时害怕不够好……让阿米失望~压力好大~睡不着……
宁悦看着这段文字,仿佛能触摸到他字里行间的沉重。
她没有说空洞的安慰话,而是分享了自己高中时备战高考的经历,那种孤注一掷的压力和最终克服困难后的释然。她写道:记得那次模拟考失利,我也觉得自己完了。但后来明白,尽力无愧于心就好。你的努力和热爱,爱你的人都看得到。相信自己,就像我相信你一样。
最后,她分享了一首舒缓的钢琴曲链接。田正国反复读着她的回复,听着那首宁静的曲子,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他回复了一个紧紧拥抱的表情,看着手机的眼睛亮晶晶的,轻咬嘴唇,呢喃道:“谢谢你,真心地。”
这种在脆弱时刻的相互倾诉与支撑,让他们在彼此心中的位置变得无比特殊。他们成了对方在喧嚣浮华或孤寂清冷的世界里,一个隐秘的、温暖的、只属于彼此的避风港。
暧昧的情愫如同藤蔓,在字里行间无声而疯狂地滋长。
(http://www.shuyous.com/book/316719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