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过去的故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章 过去的故事

 

第西十西章 过去的故事

大儿子晚上下班回家,一进门高兴地说:“妈妈,您晚饭要多做,小尹也到咱家来吃。”妈妈一听未来儿媳妇过来吃饭高兴地说:“我大儿媳妇来吃饭今天晚上咱们就吃馅合子,合子是和和美美的意思。”说完,妈妈吩咐大儿子说:“立超,你剁肉;我和面咱快一点做,做熟了我儿媳妇下班回家咱就吃,吃完你俩好多说说话,商量一下结婚的事情,两人都不小了,该结婚就结婚。咱不提结婚小尹一女孩子怎么好意思提结婚?你俩人结了婚我这做妈的也就省了一份心思。”

“妈,结婚的事不急,我想再过两年结婚。二弟着急先给他俩把婚事办了。”

“那怎么行呀,那不成了小麦先熟了吗?”妈妈不解地说。

“小麦先熟怎么啦,难道还有什么唯心说法吗?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什么也不相信。妈,我和弟弟谁先考虑成熟谁就先结婚,早结婚晚结婚都一样。”儿子和妈妈解释说。

妈妈听了大儿子的话,怕他把自己的婚姻大事再拖下去,说:“小麦先熟是违背自然规律,是反季节,咱可不能这样做。结婚的事妈给你们当家了,按原定计划今年‘国庆节’结婚,这日子不但好记另外还有纪念意义。”

大儿子听了,对妈妈所说按照原计划还是“国庆节”结婚,他没有反驳妈妈的意见,他要把自己这个权利交给妈妈,并突发奇想高兴地对妈妈说:“妈,让立泉和卓丽也今年‘国庆节’结婚,我们哥俩一起办喜事您看岂不是更好吗?”

妈妈听了大儿子的建议高兴地说:“好哇,当然好哇,这叫‘双喜’临门!”妈妈转念一想:这么办好是好,可对我这个家庭不适用呀。忙和儿子说:“立超,你们哥俩一起办好是好,可对咱家不适用呀?”

“妈,我不明白您说的话,怎么对咱家不适用?”儿子莫名其妙地问妈妈。

“你哥俩一起结婚咱家哪有那么多钱呀?若你哥俩拉开距离结婚咱也有个缓冲劲。”

“妈,您就为这个事?结婚我和小尹有言在先,要简办。并且立泉和我也表态了,他和卓丽结婚也不要家里花一分钱,因咱家人多,收入又低,家里爷爷、大伯、大娘和小弟都吃闲饭,不能因我们结婚给家里造成经济负担。妈,您什么也不要为我们准备,我们哥俩旅游结婚。您尽管当婆婆吧。”儿子和妈妈说出哥俩结婚的计划。

妈妈听大儿这么说觉得是好,即经济,又省操劳。可儿子一生就这么一次大喜事,当妈的不能糊涂,更不能委屈孩子,那样自己会心不安,也对不起他死去的亲娘。自己想着,暗下决心,借钱也要给两个儿子体体面面办喜事。

自己正在想着,琢磨着,一句:“阿姨,我来了”的清脆声音传到妈妈耳中,她放下手中正在和着的面迎了出去。

小尹放下自行车由车筐里取出自己买的礼品。妈妈忙说:“你看每次来总是买这么多东西,到家来总客气什么。”

小尹高兴地说:“妈,我也没买什么,您看这是我给爷爷买的奶粉。这盒是给大伯和大娘买的补养品。这盒是给您和爸爸买的营养品。这兜子里是我给小弟买的他最喜欢的小吃。”

妈妈说:“你看,你这颗心惦记这么人,家里人你都给买到了。”

大儿风趣地说:“妈,您看小尹给咱全家每人都买了礼品, 唯独什么也没有给我买,这显然是对我有失公平,更是对我有意见呀。”

小尹听了调侃地说:“对你能没意见吗?我来了你一动不动,你若出来迎接或帮我提东西也可能赏你一份呀,因你表现不好才有失公平,才剥夺了你的享受权利。”

“哎呀,原来挑理啦。别怪我没出门迎接你,我是在给我心中的客人准备饭那,给客人准备好吃的比出去迎接显得更尊重客人吧。”

“你这真是婆婆嘴怎么说都是理。”小尹话一出口自觉说溜了嘴,因婆婆就在眼前,可覆水难收哇。她面对婆婆,看看自己的心上人,尴尬地站在那,随后,自己又不自然地笑起来。

妈妈看出儿媳的不好意思,忙说:“旧社会的婆婆就是像你说得那样,怎么说都是理。可现在社会变了,如今是新社会,时代不同了,婆婆和儿媳是平等的,谁都有话语权,谁说得对就听谁的。过去是家长制,事事都是家长说了算,事事都是婆婆有理,那是害死人的封建制度造成的。过去做儿媳不容易呀,不知有多少儿媳受冤屈?更不知有多少无辜媳妇做了冤魂屈死鬼?想过去做儿媳让人心惊肉跳哇。我家里有位西奶奶,妈妈常和我提起这位西奶奶就是因为受不了婆婆的冤屈而跳井身亡,提起这件事至今还让人不寒而栗。”

婆婆看看儿媳又接着说:“那是解放前一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大雪扬扬洒洒下个没完,一些小动物无处觅食,纷纷窜进村里寻找食物。一天夜里睡梦中的西奶奶被鸡的一阵 “嘎嘎”狂叫声惊醒,她赶紧起来摸黑披上棉袄跑了出去。借着月光清晰地看到一只硕大的黄鼠狼来到院子正欲偷袭家里的鸡,西奶奶见状连喊带叫追了出去。黄鼠狼看到有人追打过来被吓得连忙逃窜,黄鼠狼逃到院门口突然停止了脚步,站在那两眼盯住西奶奶窥视动静。西奶奶看黄鼠狼停住了脚步随手拿起铁锹朝黄鼠狼扔去,黄鼠狼被迫仓惶逃掉。

西奶奶误认为黄鼠狼真的跑了,自己看看鸡窝,鸡窝还牢牢地盖着,她关上门放心地睡了。西奶奶迷糊刚要入睡,又被鸡的一阵“嘎嘎”狂叫声催起,她只得又急忙披上棉袄开门追了出去。这次黄鼠狼成功了。它拽着一只母鸡朝门外逃去。西奶奶亲眼看着黄鼠狼拖走了母鸡,由于下雪路滑,自己又怀着待产的身孕便没有远追,自知远追也无济于事,于是转身回了屋子。

黄鼠狼拖走了母鸡家里又失去了一份经济收入,这可激怒了西奶奶的婆婆,也就是我的远房太太。一怒之下太太抽了西奶奶两个大嘴巴,大骂西奶奶废物,连个黄鼠狼都追赶不上,可惜的饭给你吃;并骂西奶奶废物到极致,连个鸡窝都盖不严实,夜里就知道死睡觉,致使黄鼠狼才把鸡拉走等等情绪激愤地骂得昏天黑地。西奶奶想以理抗争却又被太太打了两个嘴巴。

她想到娘家躲几天等太太消消气再回婆家来。可谁知失掉母鸡的太太气一时难消,加之西奶奶与太太以理抗争自觉自己失去了做婆婆的尊严,因而更激怒了太太, 她老人家步步紧逼,为了出这口恶气索性自己骑上毛驴追到了儿媳妇娘家。

西

西奶奶听说婆婆来了一肚子气随即烟消云散,她错认为婆婆是来给自己赔礼道歉,是接自己回婆家的,她喜出望外忙腆着个大肚子出来迎接婆婆。太太见到儿媳出来迎接自己没有丝毫的喜悦,而展示儿媳面前的仍是阴沉且杀气十足的冷面孔。儿媳妇看婆婆满面杀气被吓得心惊肉跳,脸色苍白地站在一边腿不停地抖动,她不知婆婆的到来又要唱那出大戏。她不敢正眼看婆婆, 而是窥视婆婆的举动。只见婆婆从毛驴身上溜下趴在地上连连给儿媳叩了两个响头、站起转身骑上毛驴扬长而去。”

婆婆的做法儿媳妇觉得在娘家很丢面子,她呆站在那儿,苦涩地望着婆婆远去的背影,自己内心翻江倒海,无比愤怒,她喃喃自语:“如此羞辱我,我何错之有,我何错之有?”她仰天长叹,随即大喊:“天哪,我究竟做错了什么竟然如此羞辱我呀?”为了给婆婆消气西奶奶强忍愤怒,在爸爸妈妈的反复劝说下:“回家吧,忍受吧, 慢慢熬,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好闺女,回家去吧,你命苦呀,躲在娘家也不是办法呀?洗把脸,回去吧。”妈妈劝说着,她哭得泣不成声,但还是按照爸爸妈妈的旨意办了。她洗把脸,回了婆家。

可是,被黄鼠狼拉走母鸡一首耿耿于怀的婆婆哪能饶恕她,见儿媳妇回来婆婆大耍威风、大发雷霆,说:“你回来干什么? 我家不养废物。”

儿媳说:“妈妈, 我回来伺候您, 这是我的家, 我能不回来吗?我还不是您娶进来的儿媳妇吗?”

孝敬的话语,如实的质问更激怒了婆婆,婆婆误认为儿媳是在与自己顶撞便大喊儿子:“永明,你给我按住这个废物,她气死我了,我要好好教训她, 让她知道我的厉害,下次她就不敢犟嘴了。”于是,自己拿出了针线。

儿子说:“妈,您消消气,您这……”儿子话音未落,妈妈勃然大怒,说:“好小子,你眼里没妈了,我的话你竟敢不听了, 你怎么让这废物给迷住了心窍?”

“妈,我觉得您这样做不合适。”

“我这样做不合适?我怎样做才合适?她当我婆婆合适,可以吗?”妈妈质问儿子。儿子在妈妈的威慑下,不敢回答,不敢言语,更不敢正视妈妈,只得任由妈妈胡作非为。并在妈妈的大声喝令下:“你给我按住她。”

儿子不敢怠慢,无奈,儿子在妈妈的威逼下只得含泪忍痛抱住媳妇,将其按倒任妈妈肆意而为。有了儿子的无奈助力,妈妈拿起针和线将儿媳的嘴缝合在了一起。当时儿媳疼得苦苦央求,几次昏厥,丈夫心疼妻子泪流心里,痛苦万分。可怜的西奶奶醒来在求救无望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身怀临产的胎儿,在无人知晓的一个漆黑夜里偷偷跳井自尽。

村里人满腹悲愤在打捞西奶奶时挪开沉重的井盘,人们望着首径只有一尺多的小井口,很难想象西奶奶寻死时是怎样挣扎、是怎样拖着临产的身孕忍受那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强行通过小小的井口才得以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们看着,痛心地看着。在打捞西奶奶时村里十几条身强体壮的汉子从井里往上拽西奶奶尸体时几次拽到井口因尸体太重又坠落下去,几经探试皆是失败。常言说:“死人沉,死人沉。”大家正无奈及无计可施之时,突然一人喊道:“用辘辘摇上来。”

一句话警醒众人,大家异口同声说:好办法,就这样把绳子套在西奶奶脖子上在众人的努力下才把西奶奶尸体用辘辘摇上来。围观人看着西奶奶涨得如牛的尸体,无不痛哭落泪。

大人死了,腹中胎儿也成了殉葬品,这都是旧社会造成的。是旧社会造得孽。旧社会做儿媳难哪。那时,当儿媳没地位,没话语权,在家不如牛马,饭做在头,吃在后。有句古语说得好:“做媳妇是多了塞,少了挨。” 因而,饥一顿、饱一顿,饿肚子是常有的事。为什么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呀?这是旧社会做媳妇的期盼,期盼早日结束非人生活,期盼早日有话语权。现在是新社会,人人平等。婆婆儿媳也是平等地位。婆媳互敬互爱,我这当婆婆的是新思想,尊重儿媳的正确意见,我要做合格婆婆。”

小尹说:“妈,刚才您讲的事太痛心啦,我听得胆战心惊,您那太太真恶毒,您那西奶奶死得好惨呀。我有一事不解,您说黄鼠狼来拉鸡您西爷爷为什么不出去追?”

“我那西爷爷胆子小,每逢黄鼠狼来拉鸡,西爷爷都被鸡的‘嘎嘎’狂叫声吓得往被子里钻卷做一团,不敢动弹,只得媳妇出去。媳妇承担了男人的一切,我那西奶奶死得惨呀。这都是封建社会造成的,还是新社会好呀。”

“妈妈您说得对,新社会不但解放了妇女,提高了妇女地位,妇女还有了话语权,做儿媳妇的不再受婆婆气了。而您这样的婆婆更是解放思想,我了解您,什么事您都往理上说,什么事您都往理上做。事事屈己从人,和我说的婆婆不一样,您是新社会的婆婆,是我心目中的好婆婆、好妈妈。”娘俩说着,互相倾听新旧社会的对比。


    (http://www.shuyous.com/book/3148148-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