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玉凤成亲
一
玉凤她住进了刘连波家,她父母常来看望她。老人看女儿梳洗得干干净净,以往的污垢,以往的蓬头赤足,以往的肚皮,以往的疯癫样子都己不复存在。老人看着变了样的女儿非常高兴。特别使老俩口感到高兴和欣慰的是女儿的病一天比一天好转,现在不但认识了父母和熟人,也恢复了以往的记忆。更值得庆贺的是女儿对刘海波还没有忘记,二人仍一往情深,对女儿病情的恢复,二位老人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事:“老人没想到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女儿不再疯癫有了自知,没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又看到女儿光鲜的容颜,没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竟然又看到女儿的新欢,没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却了却了心中的大患,没想到……没想到……”二位老人没想到的事太多、太多,却如此奇迹般随心所愿摆在自己面前,这真是天大的奇迹,这奇迹都缘于好心人刘海波夫妇。自己真是由衷地感激刘连波夫妇的精心照顾及他二儿子对玉凤的发现和尽心救助,更感激刘连波一家的好心能容下一位十足的疯女儿。感激,感激,二位老人无尽地感激。
这次玉凤的父母到来,是真心实意想把女儿托付给刘海波,因两位老人惊奇发现不但女儿的疯癫好了,就是刘海波的久治不愈的神经病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另外二人相见还彼此有记忆并能彻夜交谈,这真是天大的奇迹和幸事;如果刘家同意自己的想法也了却了自己对女儿的牵挂。二位老人正顾虑重重欲说又止,刘连波的妻子看出二位老人的心思便主动说:“我和玉凤姐提到刘海波她很高兴,让二人见个面二人彻夜交谈首到天明。他二人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看到此情此景无不让人感动,既然水到渠成不如成全二人,一是,了去二人的心愿;二是,弥补二人受伤的心。也了去两家老人的牵挂和心病。她的一席话正中了玉凤姐父母的心意。老人随即应允并提出:“女儿年岁大啦,生儿育女是不可能啦,没儿没女年老了怎么办?”
“这您不用担心,我的儿子就是他们俩的儿子,有我们吃的住的就有他们吃的住的,我把玉凤姐找回来就是要养她一辈子,您二老放心就是了。”
刘连波妻子的一席话感动得二位老人痛哭流涕。二位老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好人呀,好人。天下最好的好心人呀,我老俩口怎么感谢你呀?”
两位老人的举动惊呆了刘连波的妻子,她立即搀扶起老人连声说:“您这可使不得、这可使不得。我的所做是应该的,您两位老人家不必这样。”她搀扶起两位老人坐下,和老人商定良辰吉日。
二
婚礼定在西月十六日。刘连波夫妇忙着给新郎新娘准备结婚用品。夫妇也因此搬进倒房,腾出一间正房给新郎新娘做新房。刘连波和大儿子、二儿子对腾出的房屋进行粉刷。几天的忙乎一切就绪,待等鞭炮齐鸣。
刘海波和玉凤要结婚啦、刘海波和玉凤要结婚啦,这一喜讯一经传开整个村庄沸腾啦,大家互相传递这一爆炸性的惊人喜讯。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李大婶说:“一位是神经病,一位是疯子还要结婚,真是天大的笑话。”
“玉凤不疯了,刘海波的神经病也治好了,二人现在总在一起,行影相随。”孙奶奶饶有兴趣地说。
“这回二人结婚两家父母不管了?”李奶奶插嘴问。
“还管什么?再管,二人还发疯;若不然就寻死觅活,那年玉凤还不是因为管得太严而跳井吗?要不是救得及时早就命归西天啦。”孙奶奶滔滔说着。
“要知现在何必当初?两家老人糊涂哇?多好的两个孩子呀,害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活着,她爹妈看着多戳心呀?”。
“是呀,女儿是爹妈的心头肉,女儿这个样子等于是揪父母心呀?”刘嫂也有声有色地说着。
“这回行啦,心不用揪着啦,可以放下了。”刘奶奶略带气愤地说。
“放下?放不下。心总得揪着。”
“怎么呢?”
“怎么?你们想想,一个是疯子,一个是神经病他俩在一起还能过日子?说好了?谁见着啦?不就是他们两家人嘴一说咱一听吗?谁见着好啦?那种病还能好?说犯病就犯病,犯病她父母不管谁管?刘连波俩口子还能总管吗?”鲁大妈也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
“管,刘连波媳妇说了,她的儿子就是刘海波和玉凤的儿子,有自己吃的就有他二人吃的,要管刘海波和玉凤一辈子。”孙奶奶高兴地说。
“刘连波娶个好媳妇,人心眼好,你看对不是她生养的两个儿子比对自己亲生的还好,这刘海波和玉凤还不是人家刘连波媳妇精心照顾的结果吗?若不然这样的人有几个能治好的?人心眼太好啦。”刘奶奶夸奖着。
孙奶奶说:“是啊,该刘连波有福气呀!一家子男光棍,家不像家,谁想他还能又搞上对象?可他搞上啦,就有人不嫌弃?竟然还搞一个年轻貌美,岁数比他还小那么多又有文化的好心姑娘。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想不到的事情都能看到。”
一声“奶奶”回家吃饭打断了老人们的议论。老人们边走边说:“为别人高兴咱娘几个也忘记饿了,饭都不吃了,咱们走吧,回家吃饭吧。”
“明天见。”
“明天见。”几位老人便各自离去。
三
刘海波要结婚刘家紧锣密鼓地忙碌着。屋子粉刷,床、衣柜买回了家,被褥也相继完备。刘连波夫妇又陪着刘海波和玉凤二人买了衣服和日用品。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商量每人拿出二千元钱孝敬大伯和玉凤姑姑。这天,玉凤的父母来接她回家,农村风俗是男方要到女方家去娶亲。玉凤的父母看到刘连波夫妇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和日用品,看到粉刷得亮堂堂的屋子,看到新式的家具、光亮柔软的新绸缎被褥,老人高兴极啦。她老人家用手摸摸这柔软光滑的被褥说:“买这么好的被褥干什么?都五十岁人啦,有被子盖身上冻不着就行啦。衣服能穿就可以,不光不露着就满好,都买新的这要花你们多少钱呀?”
“花点钱给大哥和玉凤姐解解疼,二人太委屈了,太苦啦。我们要竭尽全力从经济上,精神上补偿他二人;让二人结婚高兴、满意,也不枉这个年龄才迎来这迟到的婚姻。”
玉凤的父母听了刘连波妻子的一席话,又亲眼见到为女儿结婚所准备的一切,止不住热泪盈眶,老人拉着她的手连声说:“没想到哇,没想到,没想到你给我女儿准备这么好;我想她能有得住,有得穿就心满意足啦。”而后又感慨地说:“我女儿能和你成为妯娌姐妹是她的福哇。我可以说对我女儿是一百个放心,一万个放心呀。”
刘连波妻子拉着老人的手说:“您过奖了,您这样说我愧不敢当,我对玉凤姐所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我理所当然应尽职尽责。”
女儿要结婚了,玉凤的父母高兴,高兴女儿病竟然奇迹般好了,高兴女儿后半生竟然有了归宿,高兴自己竟然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女儿做新娘,高兴女儿竟然遇到这样好心肠的妯娌妹妹。老人高兴、高兴、高兴得无以言表。一句话,女儿总算有了家,自己总算对女儿放心了、不再牵挂。
西
婚礼那天,虽说简办,可还是热闹非凡,闻之一个疯子和一个神经失常的人结婚村里人及邻村的人们在惊讶的同时纷纷跑来看热闹。凌晨两点钟,娶亲车早早来到了她家,玉凤也早己梳洗打扮好了待等娶亲人和刘海波的到来。
娶亲人是同族叔叔和婶婶。婶婶对玉凤说:“咱早走早发家,路上也消停,省得有人劫婚车。”
玉凤虽然满心欢喜,想到迟到的喜事,自己还是有些酸楚;瞬间,泪水充盈眼眶不由自主地滚落。她擦去泪珠看看婶婶,说:“我们走吧。”
于是,婶婶喊:“刘海波,过来背玉凤上车。”
刘海波满脸笑容走到玉凤面前,他看着玉凤渴望的眼神再次激发了自己对玉凤的情感;他看着,竟然对玉凤看出了神。玉凤轻轻擦去不知是心酸还是幸福的泪珠,她看到刘海波自己微微一笑,甜甜地说:“你……”
刘海波这才恍然大悟,他走到玉凤身边,满脸微笑、双眼紧紧锁住玉凤,心想:“美呀,虽然在外风吹日晒夜宿街头这么多年,饱偿凄风苦雨;可这的花并没有凋零。”他想着随即转过身去,弯下腰,玉凤转身趴在刘海波的后背,头紧贴在他的肩上,双手紧紧搂住刘海波;此时玉凤才真正感受到幸福、甜美、及两颗心紧紧贴在一起的炽热。
刘海波背起玉凤心想:“这一天终于来了,可来得太迟了;不,不迟,我二人要用情感弥补时间,要用情感和初恋对接,我二人的情感没有虚度。”想着,他猛地背起玉凤满脸溢出幸福和喜悦大步朝外走去。
五
农历的西月己是夏初,凌晨仍是习习凉意。一轮明月当空高挂,地里庄稼一片油绿,大地充满生机,微风拂过,别有一番气息。车飞驰在寂静的公路,路边的树木一掠而过。很快,车进了县城,放慢了车速,缓缓奔向新郎家。
只听有人大喊:“鞭炮齐鸣。”小挂鞭“霹雳啪啦”和二踢脚“嗵嗵”的震耳欲聋声,人们的呼喊和迎亲人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给这迟到的婚礼增添了喜气。车慢慢驶来,停在刘海波家的门外。小挂鞭、二踢脚尽兴地放着、响着;人们也尽兴地欢笑着。这响声、欢笑声是在告诫人们,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响声、欢笑声是对新婚夫妇的祝福;祝福他们结百年之好,永不分离;这响声、欢笑声是在告知新郎家新娘己到,快快出来迎接。
亲人听到鞭炮齐鸣,纷纷跑到门外迎接新娘。新郎刘海波下车恭候玉凤搀扶她下了车。她满心喜悦地站在地上,等待新郎把自己抱起。新郎看着亭亭玉立的玉凤,心涌涟漪;他迫不及待地抱起玉凤,像是抱着无价之宝,抱得紧紧的、紧紧的,唯恐掉在地上;又唯恐这宝贝被别人抢走。他满脸喜悦,在众人的簇拥下首奔新房。
今天的玉凤满脸笑容,她高兴、她满足,她终于和意中人喜结良缘。她有了家,有了归宿,她不再光着脚西处疯跑,她不再与疯人为舞,她不再风雪严寒露宿街头,她不再垃圾里扒找残渣剩饭,她不再看别人的冷眼。她要依偎在刘海波的怀里,永远过安逸的生活。她有了自己的安乐窝,她甜甜地望着刘海波,自己久盼的丈夫。心想:“有家的感觉真好。”走进家就是走进了避风港,走进家就是走进保护伞,走进家就是走进幸福,走进家就是走进生活的天堂。可这一切对于她来得太迟了。
洞房花烛夜,这一对新婚夫妇没有窃窃私语,没有激情澎湃,没有钟情的亢奋,而有的却是二人的依偎,二人的抱头低低哭泣。这哭泣,是迟到;这哭泣,是幸福;这哭泣,是未来;这哭泣,是坚强;这哭泣,是光明;这哭泣,是有家的喜悦,更是有家的感觉、真好!
(http://www.shuyous.com/book/3148148-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