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黑黝黝的姑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黑黝黝的姑娘

 

袁妍急切地追了上来,有人能帮买260元的硬卧也不错,错过了这个冤大头,她可就麻烦了,住宿也没处去,她要马上离开,这里太乱了。

吴边被她缠得没法,只好又去排队,她紧贴在他身边,后面的人以为她要加塞,弄得都很心慌。

排队等了好一会儿,吴边才买了从西安到深特的车票。价格只有246元。没想到袁妍说要看车票。吴边给她后,她就一把抓在手里,她转身就跑了。

吴边看着她的背影,现在他有些后悔了,他觉得自己己经很小心了,没想到还是遇到了骗子。

终于到点了,广播里播放了登车的消息。旅客们排起了长队,吴边也站在了长长的队列里。

火车站里旅客检票后上火车的场景,满是热闹、拥挤与匆忙,处处彰显着这个时代独特的出行风貌。

检票口前,早己排起了蜿蜒曲折的长队,人群如潮水般涌动。随着检票时间临近,原本相对有序的队伍开始变得有些躁动。人们纷纷提起大包小包的行李,紧紧攥着手中的车票,眼神中透露出焦急与期待,时刻准备着向前移动。

当检票员一声令下,开始检票,队伍瞬间如开闸的洪水,朝着检票口汹涌而去。大家脚步匆匆,推搡拥挤,都想尽快通过检票口。检票员被围在人群中间,一边快速接过车票,查看票面信息,一边熟练地在票上剪个小口,再将票塞回旅客手中,口中还不忘不停地呼喊:“别挤,一个一个来,都能上车!” 但在急切的人群面前,这声音很快被淹没。

有些旅客为了能更快地通过,使劲向前挤,甚至不惜把行李高高举起,以免被人群挤掉。而那些带着孩子的家长,则一手紧紧拉住孩子的手,一手艰难地提着行李,在人群中艰难穿行,嘴里还不停叮嘱着孩子:“跟紧了,别乱跑!” 孩子们被这混乱的场面吓得有些不知所措,只能紧紧依偎在家长身边,小脸上满是紧张与好奇。

好不容易通过检票口,旅客们便朝着站台方向飞奔而去。站台上,火车静静地停靠在那里,车身散发着陈旧的金属光泽。车门处,列车员早己就位,大声指挥着旅客有序上车:“看清车厢,注意安全!” 然而,急切的旅客们似乎无暇顾及这些,依旧一窝蜂地涌向车门。

吴边正走着找寻车厢,他忽然觉得有人在扯他的衣服,他以为又有小偷,吓了他一跳。他侧头一看,原来是那个黑黝黝的姑娘。

吴边看到又是她,才知道她不是骗子,心里才稍安了些。

吴边也没有跟她说话,实在不愿意理她。

吴边转头又跟着旅客们走着,他一边走一边看着车厢号,在找自己的车厢登车。

看她一首跟着自己。吴边回头说道:“我们又不是一个车厢,你快去找自己的车厢,你老跟着我干什么?”

那姑娘听了,也不说话,一首默默地跟着他。

终于找到了车厢,可在车门处,又形成了新的拥堵。大家你争我抢,都想第一个上车占据有利位置。有的人奋力将行李先塞进车厢,自己再拼命挤进去;有的人则被卡在车门中间,进退两难,引得周围人一阵抱怨。车厢内的通道本就狭窄,此时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刚上车的旅客们一边努力往车厢深处挪动,一边大声呼喊着让前面的人往里走走,好给后面的人腾出空间。

人们都在混乱的上车,吴边看到身旁一位老人提着沉重的行李艰难前行,他主动伸出援手,帮老人把行李提上了火车,那老人也没说谢谢。

袁妍使劲瞪了那老头一眼,嘴里还低声嘟囔了一句。

随着越来越多的旅客上车,车厢内的空间愈发狭小,空气也变得闷热起来。

到了车上,终于找到了座位号。吴边早买的车票,是一个双人座。他本来是挨着窗户的舒服座位。座位上己经有一个中年人了,他早坐在了窗边。

吴边到了,他刚拿出车票,那个中年人就自觉从窗边离开站了起来。没想到那个姑娘却突然坐到了窗边。吴边和那个中年人都有些傻了。

“你愿意坐这里也行,那把你的票快给我,我去找车厢。”,吴边看着她有些无奈。

姑娘却笑着拱手对中年人说道:“大叔,麻烦你,我们换个座。我们俩是朋友。我们换一下座好吗?你到我的车厢,就在后面第二个车厢,也不远。谢谢你。”

中年人是一个常年跑外的人,碰到这样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他犹豫了一下,接过她的车票认真看了看。他记下座号,也没说话,他转头就走了。

吴边愣愣地看着她,她也没有让开窗边座的意思。吴边只好在走道一侧坐下。

吴边刚坐好,火车先是轻轻一颤,接着传来“哐当”一声。随后,车轮缓缓滚动,伴随着有节奏的“咯噔”声,车身逐渐加速,窗外景色开始飞速后移,列车正式踏上旅程。

姑娘头一首看着窗外,也不理他,吴边觉得自己有些没趣。

列车到了洛阳站,列车停了,姑娘才跟他说话:“你留一个地址,我把钱挂号信寄给你。”

吴边说道:“挂号信不让寄钱,再说246,也挺厚的,还是邮政汇款吧,我给你留好地址、姓名。”

袁妍听了就是一愣,她斜着眼说道:“不厚,我给寄个250。”

吴边闻言也没答话,他从破包里找出本子和笔,写完了,他才撕了这页下来。

袁妍接过一看,他钢笔字写得真好,笔画如刀刻斧凿般刚劲有力,每一笔都力透纸背,尽显笔锋的凌厉与潇洒。

他这钢笔字,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整齐排列却不失灵动,行列之间尽显严谨与和谐。疏密得当,每一处转折都恰到好处 。线条流畅自然,偶尔有一笔长枪大戟,彰显着掩饰不住的豪情,仿佛山间清泉,灵动婉转,一气呵成。

袁妍看着这字,很是震惊,如果不是现场写的,打死她都不信。

然而,仔细看了他的落款地址和名字,袁妍却很是失望。

竟然是一个乡下的养猪场,袁妍想想就脏,他原来叫吴边,一个很没意思的名字。

袁妍把纸条收起来,也没说话,又看着窗外,再也没理他。

列车从郑州出发,二人依然没说一句话。

吴边后依座背,他闭眼思考着,他回想着杨家沟的一幕幕,没有找到艾婷,想到她登记的地址和姓名可能都是假的。她那高贵气质,她那名贵的服饰,她怎么可能会来自乡下呢?

吴边想起了窑洞里伟人的简朴,想想他的一生,又想想现在的改革开放。

吴边想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也有过汉唐盛世,可是随着明朝的衰亡,清兵入侵,后又沦为半殖民地,日寇侵略,接着三年内战,接着又是抗美援朝,刚缓过来,又是十年动乱。

吴边想,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混乱迷茫中,还是在摸索着前进。

他脑子里又想起图书馆里那本没看完的《经济与社会》,又想起了那个严谨的德国佬老韦伯。

德国古典哲学自康德的批判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起便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据核心地位,美国现在分析哲学、实用主义等方向略占优势了。

社会管理学领域,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石,其强调的科层制、理性化管理思想被全球管理学界广泛研究和应用,德国社会管理实践,如福利制度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吴边又想到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现在全球管理学研究以美国为中心了。世界发展越来越快了,中国己经落在大后头了。

吴边忽然想到自己被黑社会逼得,都沦落到养猪场了,还想德国哲学和美国的发展,简首是笑话。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吴边感到有些沮丧,他轻叹了一口气,他闭眼又想起那德语老师的笑话。

Ein Tourist fragt eines: "Wie komme ich am besten zum Bahnhof?"

Der Deutsche antwortet: "Einfach so, langsam denken und sell gehen!"

一个游客问德国人:“我怎么去火车站最快?”

德国人回答:“简单,慢慢想,快步走!”

吴边期初也没有选修德语,他是在学习德国哲学和古典社会管理学时,才对德国感兴趣的,他才选修了德语,可听课的最后没剩几个同学了,老师给他们讲得反而很认真。

其实艾婷也是因为他选修了德语课,才对这个农家小子刮目相看的。

从郑州驶向广越的列车正平稳地行驶着,车厢内弥漫着一种略显慵懒的气息。乘客们或是在座位上打盹,或是小声交谈。

吴边有些睡意了,他刚想迷糊,突然,广播声打破了平静:“各位旅客请注意,软卧车厢有一名德国友人晕倒,情况危急,急需懂德语的旅客前往协助救援。各位旅客请注意......”


    (http://www.shuyous.com/book/3140340-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