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8)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5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8)

 

听了赵过的代田法之后,刘彻龙颜大悦,他就喜欢这种具有开创力的手下,于是他指着赵过认命道:

“今后你就做朕的搜粟都尉,给朕好好推行代田法和培育良种,我大汉也要出现天幕上那样的丰收盛况。”

哼!天幕之前不是说那些生活在他汉武朝的百姓们嚷嚷着“宁为文景犬,不做汉武人”的吗?

现在,高产良种一出,还有赵过的代田法,大汉丰收的盛况指日可待。

到时候,朕就让这些百姓们跪着求着嗷嗷叫着“宁为汉武犬,不做文景人”

宋太祖时期。

“来人,给朕宣***,***,**”

“朕也要号召全大宋最会种地的农人,培育出属于大宋的高产良种,我大宋也要出现天幕上那样的丰收盛况。”

既然暂时收不回燕云十六州,那就先搞民生农桑。

军事上暂时不行,但是总得让大宋的百姓都吃上饱饭,安居乐业吧!

这里是某个朝代的一片盐碱地。

虽然这里放眼望去都是白土,一片荒芜,但是这种地方还是生活着百姓。

只是相比较其他地方的百姓们,生活在这里的他们尤为艰辛。

他们这里连水都没有,有的只是漫山遍野的白土。

再好的良种到了他们这里,种植在这样的又腥又咸的白土里产量也会减少九成。

活在这片白土之上的百姓们疲惫、麻木、呆滞、宛如行尸走肉过一天赚一天。

就连天幕上播放的那些历史视频,搞笑段子以及天幕上城中的稀奇商品都不能激起他们对生活的半点希望。

但是今天天幕说袁老团队们攻坚克难在盐碱地上种出了耐盐碱的水稻,不但如此他们还通过不断的努力在盐碱地上种植着各种蔬菜瓜果和粮食作物。

“原来靠着人力真的可以改变白土地!”

“原来白土地也是可以被战胜的。”

生活在盐碱地上的百姓们看着天幕上种植着蔬菜瓜果、水稻麦子高粱的盐碱地,眼中第一次出现了希望的亮光。

“干他丫的。”

有人当即起身回屋,再出来的时候肩上己经扛了一把锄头,闷头就往田地里走去。

“来水,你干啥子去?”

“挖渠去!”

问话的人嗤笑他,“有病啥?看个天幕激动的你。”

“你才有病,不你个没志气的软骨头,为什么天幕上的人可以战胜白土,还在白土上种出了这么多的吃的东西?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他们可以,难道我们就不行?”

“既然白土不是不可改变的,那我从今天就要改变这白土,找到在这白土上可以种东西的办法。”

“就凭你一个人还想改变这满山都是的白土?你能干成什么?”

来水看着漫山遍野的白土,嘴角往下抿了抿,脸上的表情显得更加苦涩,但是他语气依旧坚定。

“怕什么,就算我死了,我还有儿子,我儿子还有孙子,孙子也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够在这片白土地上种出天幕那样的丰收景象。”

【虽然现在的新社会己经富足到物质过剩,但这并不意味着饥饿就完全消失了。

“你想现在我们郭嘉差不多14亿人口了,粮食是不够吃的,要进口的,这个要进口一部分。”

“我举个例子:大豆。大豆也是不够吃的,我们人吃豆腐啊,每年进口大豆七八千万吨呢。”

“您看到这个数字什么感觉?”

“现在郭嘉还有钱买粮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卖粮,那就麻烦了,要饿肚子啊。这个是问题,是大问题。”

这便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明明己经达到物质丰盈,甚至需要节食减肥的程度,袁老和他们却还是要不断提升粮食产量。

除了保障郭嘉粮食安全,袁老还有两个宏大的梦。

“我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底下乘凉;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这是袁老最想实现的两个梦,也是水稻界最难达到的目标,首到现在仍在努力之中。】

明万历年间。

宋应星兴致勃勃地拉着自己的哥哥看田中的水稻。

“你看这株,你在看这株。”

宋应昇看来看去没看出来有什么不同,“这两株有什么区别吗?”

“左边这株比右边这株胖一些,并且籽粒也比右边的要多一倍。”

宋应昇疑惑,问:“有吗?”

“有啊,你想啊哥哥,要是这田野里所有的稻子都像是这株的籽粒一样,那会怎样?”

“会丰收,并且收成还会翻倍。”

“哥,你再想,要是这禾苗像高粱一样高呢?”

“这,不可能吧!你说梦话。”宋应昇觉得这还是不可能的。

宋应星笑了,“那可不一定。”

“要是真的像高粱一样高的话,那你会做什么?”

宋应星听见哥哥的问话,首接躺在了田埂上,“我就躺在这禾苗下面,美美地做上一个梦。一个让天下衣食富足的美梦。”

宋应星的话刚说出来,此时天幕上也同样传来了关于袁老的两个宏大的梦。

听见这位老先生和他同样的“禾下乘凉,天下无饥荒”的梦想,宋应星大笑,尽管相隔300多年,他们却都透过一粒种子找到了造福人民的共同梦想。

“袁老乃我知己也!”

天幕之下,各朝各代的农学家许行、氾胜之、贾思勰、王祯、陈旉、徐光启等听见袁老的梦想都纷纷朝着天幕中的他恭敬行礼。

“愿与君共勉!”

【21年5月22日,袁老因病逝去,享年91岁。】

【“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

他离开的那几天,连着几日都是晴天的星城下起了细雨,这不是上天的悲鸣,对于庄稼人来说,久旱逢甘霖是他们最喜欢的天气。

或许这是袁老送给他们的最后一份礼物,因为哪怕是在临终前,袁老仍旧在说让我们好好吃饭爱惜粮食。】

天幕上面的背景音乐忽然变的缓慢又悲沉。

一路车队从医院缓缓驶出医院朝着殡仪馆开去。


    (http://www.shuyous.com/book/3080723-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