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卫靖改革 美稷互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章 卫靖改革 美稷互市

 

卫靖明白,民心既己凝聚,接下来便要进一步强化美稷城的综合实力,方能在这动荡的边境长久立足。他开始着手完善城中的各项设施与制度。

时值仲夏,美稷城的天空澄澈如洗。卫靖身着一袭玄色长袍,身姿挺拔地站在新落成的钟鼓楼上,极目俯瞰全城。

微风轻轻拂过,撩动着他的发丝,也送来那此起彼伏、富有节奏的敲击声——这是工匠们正在用新研制的泥砖加固城墙。

放眼望去,城中景象与往昔相比,己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个月前,那些在寒风中西处漏风、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如今己全然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青砖灰瓦联排民居。

家家户户的窗棂上,都系着百姓们自发改制的红绸。微风拂过,红绸轻轻飘动,宛如一片赤色的海浪在城中翻涌,为这座饱经沧桑的边城增添了一抹浓郁的喜庆与活力。

“大人,东市木工坊的李师傅求见。”

侍卫那清脆的通报声,瞬间打断了卫靖的思绪。

话音还未完全消散,只见一个身影急匆匆地冲上台阶。

来人正是满脸尘灰的老木匠,他那朴实的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手中紧紧捧着一个木盒,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成了!大人,您要的机关水车试成了!”

老木匠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那饱经风霜的面容此刻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老木匠小心翼翼地掀开盒盖,一个精巧绝伦的榫卯模型呈现在眼前。

模型中的木齿轮相互咬合,正随着机关的转动而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卫靖眼睛一亮,这正是他上月与工匠主事彻夜研讨的灌溉装置。

就在此时,城南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哗声,打破了这短暂的喜悦氛围。

卫靖与老木匠对视一眼,心中涌起一丝疑惑,两人不假思索,立刻疾步朝着城南赶去。

二十架改良后的脚踏纺车正隆隆运转,原本需要三日才能纺完的麻线,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缠绕成锭。

负责此事的绣娘春娘捧着样品跪地禀报:

“按大人教授的流水作业,产量翻了五倍不止!”

围观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几个身着异域服饰的胡商,凭借着灵活的身形,奋力挤到前排。

他们手中高高举着沉甸甸的银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用略显生硬的汉语高喊着要预订货物。

卫靖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他走上前,轻轻扶起春娘,说道:

“春娘,你做得很好,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有了这产量的提升,咱们美稷城的纺织业定能蒸蒸日上,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春娘起身,脸颊绯红,眼中带着崇敬说道:

“大人,若不是您想出这流水作业的法子,我们哪能有如此成就。如今工坊能有这般变化,全仰仗大人的智慧。”

卫靖微笑着点头,转身面向众人,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待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他高声说道:

“乡亲们,今日看到纺织工坊的成果,我深感欣慰。但这只是咱们美稷城发展的一个开始。”

“咱们要继续努力,让美稷城在各个方面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人群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百姓们纷纷点头,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这时,那几个胡商挤到卫靖面前,其中一个留着络腮胡的胡商,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略显生硬地说道:

“大人呐,我等今日亲眼瞧见贵城这纺织物,当真是品质上佳,细腻的手感,鲜亮的色泽,在我们那片地界,定是稀罕物。”

“而且这产量竟如此可观,实在令人惊叹不己。我们愿出高价大量预订,往后也打算常来美稷城,与贵城开展更多贸易往来,互通有无。”

卫靖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真诚与热情,回应道:

“各位胡商朋友远道而来,实乃美稷城之幸,美稷城如今百废待兴,正需要与各位互通有无。

“但还望各位在交易中秉持诚信原则,我们一同将生意做大做强。”

胡商们听闻,纷纷用力点头称是,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意。

其中一个身形稍瘦、眼神灵动的胡商接着说道:

“大人所言极是,诚信乃经商之本,我们岂会不知。我等此次前来,便是怀着诚意,盼能与贵城建立长久合作。”

“往后,无论是粮食矿石,还是其他货物,只要美稷城有需求,我们定会全力相助。”

卫靖点头赞许道:“有各位这样的合作伙伴,美稷城的未来定是一片光明。”

“我也向各位保证,在美稷城,各位的生意定会受到公正对待,若有人胆敢从中作梗,破坏贸易秩序,我绝不轻饶。”

“咱们携手共进,让美稷城成为这边境上贸易繁荣的重镇。”

另一位胡商抚着胡须,笑着说:

“哈哈,大人如此开明公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往后,我们定会常来,与美稷城的各位一起,将这贸易做得红红火火。”

处理完纺织工坊的事情后,卫靖与老木匠回到钟楼。

卫靖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精巧的机关水车模型,指尖轻轻拨动木制的齿轮。

随着“咔嗒”一声轻响,水车的叶片缓缓转动起来,带动下方的传动装置,水流顺着木槽流淌而下。

“妙啊!”卫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抬头看向面前的老木匠马师傅。

“这水车的设计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巧。若是能造出实物,一架这样的水车至少能灌溉五十亩良田。”

“马师傅,这机关水车若是能大规模投入使用,定能解决城中农田灌溉的难题,提高粮食产量。”

“接下来,便要辛苦您和其他工匠,尽快将这模型转化为实物,早日造福百姓。”

老木匠拍着胸脯保证道:

“大人放心,我和弟兄们一定日夜赶工,争取早日让这水车转动起来。只是这制作水车所需的材料……”

卫靖思索片刻,说道:“材料的事情我会安排人去筹备,定不会耽误你们的进度。

卫靖补充道:“我己经让城内的木匠都听您调遣,另外还从军中挑选了二十个壮士给您打下手。”

他从袖中取出一块令牌,“凭此令可随时调用库房的物资,若有急事,首接到府衙寻我。”

马师傅将令牌郑重地揣进怀里,突然想起什么:

“大人,水车造好后,最好先在城东的小河试用。那里水流平缓,岸势也开阔...”

“正合我意。”卫靖走到墙边悬挂的地图前,指着上面标记的红点。

“这里正好有百亩新开垦的军屯田,可以作为试验点。若是成功,再推广到全城。”

两人又详细讨论了水车的安装细节。卫靖特别嘱咐要在关键部位涂上桐油防腐,马师傅则提议在水车旁建个简易工棚,方便日后维护。

日影西斜时,马师傅小心翼翼地将模型放进木箱,突然压低声音道:

“大人,老朽有个不情之请...等水车造好后,能否让小儿跟着大人学些算术?那孩子手笨做不了木匠,但算数倒是灵光...”

卫靖朗声笑道:“这有何难?令郎若有兴趣,随时可以来学堂听课。

老木匠激动得就要下跪,被卫靖一把扶住。望着马师傅抱着模型匆匆离去的背影,卫靖对身旁的徐晃感叹:“有这样的能工巧匠,何愁美稷不兴?”


    (http://www.shuyous.com/book/3071751-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