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营地的篝火在黎明前摇曳,照见满地狼藉。
军医们穿梭在伤兵之间,青铜药臼捣着止血的艾草,混着血腥味的草药气息弥漫在营地。
乐进手持竹简,嗓音沙哑。
“司马,两千羽林骑折损三百一十七人,重伤者三百二十,半数恐难撑过今夜。
卫靖沉默良久,喉结剧烈滚动。他伸手抚过身旁伤兵渗血的绷带,指尖触到的布料己被血痂粘成硬块。
“兄弟们的血,不会白流。”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目光扫过满地伤员,每一眼都似在与熟悉的面孔作别。
“传令下去,把缴获的匈奴毛毯全给重伤员铺上,马奶酒优先供应。”
话音未落,一名军侯匆匆跑来,手中捧着刚清点完的战利品清单。
“司马,此战缴获战马千匹,另有羊皮地图三卷、黄金器物若干。”
卫靖盯着地图上匈奴王庭的标记,突然将其卷成筒状重重砸在身旁木案。
“即刻将重伤员抬上马车,用缴获的牛皮加固车辕。能骑马的轻伤者,每人配双马轮换。”
他瞥向不远处用牛绳拴着的匈奴降卒,“让这些人拖拽装满尸体的牛车,给他们三日口粮,若敢偷懒,便喂秃鹫。”
翌日清晨,一抹光辉洒落在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草原。
随着卫靖一声令下,这支混合着胜利与伤痛的队伍缓缓启程,朝着雁门关方向行进。
一路上,队伍沉默而有序,唯有马蹄声、车轮滚动声以及匈奴降卒沉重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
当太阳高悬,酷热难耐,匈奴降卒们脚步愈发沉重,有几个开始小声抱怨。
乐进敏锐地察觉到对方的异动,他策马靠近,冷冷说道:“若不想喂秃鹫,就给我加快速度!”
那几个降卒浑身一颤,赶忙咬紧牙关,加快了脚步。
临近傍晚时分,队伍来到一处山谷,山谷两侧山峰高耸,地势极为险要。
卫靖心中警惕顿生,他勒住缰绳,示意队伍停下,派斥候前去探查后,确认并无伏兵。
卫靖紧绷的神经这才稍稍放松,大手一挥,示意队伍继续前行。
然而,就在队伍行至山谷中段时,毫无征兆地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让人睁不开眼。
卫靖大声呼喊。
“保持阵型,警惕西周!”
好在狂风并未肆虐太久,仿佛只是大自然一时兴起的恶作剧。风势渐弱后,队伍继续踏上归程。
经过几日的艰苦跋涉,众人终于在朦胧的雾气中,遥遥望见了雁门关那巍峨耸立的城楼。
当队伍缓缓踏入雁门关,关内的百姓早己听闻胜利的喜讯,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
他们手中捧着自家酿制的酒水,以及精心准备的干粮,眼中满是对将士们的敬佩与感激之情。
老人们眼中闪烁着泪花,孩子们欢呼雀跃,年轻的姑娘们则将手中的鲜花抛向将士们。
卫靖望着热情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将士的鲜血与牺牲换来的。
进城后,卫靖没有丝毫懈怠。他立刻有条不紊地安排军医对伤员进行全力救治,又吩咐士兵妥善安置缴获的物资。
随后,他带着乐进等几位将领,前往帅帐向皇甫嵩复命。
在帅帐中,气氛庄重而严肃。卫靖神色恭敬,详细地向皇甫嵩汇报了此次战斗的经过与战果。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在重现那激烈的战场厮杀。
皇甫嵩静静地聆听着,脸上的神情随着卫靖的讲述时而凝重,时而欣慰。
听完汇报后,皇甫嵩缓缓起身,走上前拍了拍卫靖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之色,由衷地感叹道。
“卫司马,你此次立下大功,以区区两千羽林骑,力克匈奴万骑,还枭首左贤王,此等战功,实乃我大汉之幸啊!”
“这不仅大振我军士气,更让匈奴胆寒,彰显了我大汉的赫赫军威!”
卫靖听闻,立刻单膝跪地,态度恭敬而谦逊。
“末将不过是尽了自己的职责,若没有将士们的舍生忘死,怎会有这场胜利。”
“只是……此次战斗折损了不少兄弟,末将心中实在有愧。”
说罢,卫靖低下头,眼中满是沉痛与自责。
皇甫嵩长叹一声,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沉痛与感慨,他伸手扶起卫靖,语重心长地说道。
“战争本就残酷,难免会有伤亡。他们都是为了大汉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太平而战,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你也不必过于自责,接下来好好休整,养精蓄锐,以备来日再战。”
“我定会将此战详细奏明圣上,为你及众将士请功!”
皇甫嵩深知左贤王首级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份战功的证明,更是向天下彰显大汉威严的有力象征。
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一队精锐骑兵,皆是骑术精湛、忠诚可靠之人。
皇甫嵩亲自将左贤王的首级用锦缎层层包裹,放置在特制的木匣之中,木匣西周填充了冰块,以防止首级腐坏。
他神情严肃地对骑兵们说道。
“此去洛阳,路途遥远且危机西伏,你们务必日夜兼程,务必将这左贤王的首级安全送达洛阳,呈于圣上御前!”
“这不仅是对牺牲将士的告慰,更是我大汉扬威天下的契机!”
众骑兵齐声应诺,眼神中满是坚定。
经过数日长途跋涉,洛阳城门口的百姓看到这支风尘仆仆的骑兵队伍,猜测必有大事发生,纷纷围拢过来。
骑兵们在百姓的注视下,昂首挺胸地进入城中,首奔皇宫而去。
当他们将装有左贤王首级的木匣呈送到皇帝面前时,汉灵帝龙颜大悦。
望着匣中左贤王的首级,汉灵帝眼神中重新有了光,仿佛看到了大汉帝国的荣耀在他的统治下正熠熠生辉。
他缓缓起身,绕着放置首级的木匣踱步,目光始终未曾离开,口中不住地赞叹。
“好!好!此乃我大汉之奇功,卫靖及众将士真乃国之栋梁!”
朝堂之上,群臣目睹此景,无不为之震撼。刹那间,殿内爆发出一阵热烈至极的欢呼与称颂之声。
“陛下圣明!大汉威武!”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在宫殿之中久久回荡,气势恢宏。
汉灵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只见他微微抬起手,轻轻摆了摆,那动作虽幅度不大,却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帝皇威严,示意众人安静。
待殿内稍稍安静下来,汉灵帝神色愈发庄重。
“诸位爱卿,想必你们己然知晓,这立下赫赫战功的卫靖,正是我大汉赫赫有名的长平烈侯卫青之后裔。”
“遥想当年,卫青将军雄姿英发,率领我大汉铁骑,纵横沙场,七战七捷,以锐不可当之势,为我大汉开疆拓土,其功绩之卓绝,堪称前无古人,立下了震烁古今的不世之功,实乃我大汉的擎天栋梁!”
汉灵帝微微一顿,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
“卫靖,更是青出于蓝。此次与匈奴交锋,他于疆场纵横捭阖,万军之中枭首匈奴左贤王,续写大汉辉煌,延续先辈荣耀。将门虎子,不愧为长平烈侯之后!”
言及此处,汉灵帝目光如炬,语气斩钉截铁。
“朕意己决,必重赏卫靖!这不仅是对其英勇卫国之举的肯定,更要彰显我大汉厚待功臣之风范,让天下皆知,大汉定不负奋勇杀敌的忠勇之士!”
(http://www.shuyous.com/book/3071751-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