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报纸出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8章 报纸出现

 

前线传来李乾的消息,告知众人战局己然稳定。

如今,安抚民众的工作有序推进,防御工事也修筑完毕。大部分蛮人,不是被成功驱逐,就是被圈禁起来集中管理。并且,李乾他们过不了几日便要班师回朝。

这消息就像一场春雨催生的春笋,以极快的速度在京都传开。

一时间,京都人声鼎沸,百姓们得知此讯,无不欢欣鼓舞。

整个京都随处可见上到士族,下到百姓,无不在讨论此次的大捷,对于那些作战的将士们,更是吹捧。

然而,李相心中却藏着一丝小小的遗憾。在他看来,此次未能将整个蛮族彻底消灭,没能做到斩草除根,实在有些美中不足。

不过,无论过程中有何美中不足,前线战事总归是落下了帷幕。

如此一来,那些围绕前线展开的生意,便能毫无阻碍地全面推进。互市一旦开通,文化交流便有了渠道,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就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渗透。

长此以往,那片曾被蛮族占据的土地,将会永远成为夏国版图的一部分。

待一切尘埃落定,局势稳定之后,夏国甚至无需派遣过多将士前去驻守。

毕竟,蛮族百姓经历动荡,深知安稳生活来之不易。为了继续享有这份难得的平静,他们自会竭尽全力守护这片土地,维护当地的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新的生活模式、文化观念等种种都渐渐成为习惯,曾经的“蛮族”便会悄然改变。

他们不再是“蛮族”的身份存在,而是如同融入大河的支流,和夏国其他百姓一般,自然而然地成为夏国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到那个时候,他们就是真真正正的夏国人了。

心中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李相顿感浑身轻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接下来该加快推进火炮的升级工作,并尽快将其装载到船上。唯有如此,他才有十足的底气宣称,自己的海上力量远超他人,进而独霸海域资源。

李相将这一计划传递给吴庸后,便心满意足地踱步到院子里,慵懒地躺在躺椅上,准备悠哉悠哉地眯上一会儿,享受这片刻的闲适。

此时,京都的大街小巷,像是凭空冒出来一般,突然出现了许多孩童。

这些孩子一看便是来自穷苦人家,身上都穿着同样质地粗糙的布制衣服,肩膀斜挎着一个小包。小包鼓鼓囊囊的,里面塞满了一沓沓纸张,每张纸上都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

孩子们正忙着向过往行人售卖这些东西,价格十分低廉,只需五文钱就能买上一张。

有好奇的年轻士子从其中一个孩子手中买了一份,细细一读,顿时觉得这五文钱花得太值了。

纸上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独具特色、文采斐然的文章,还讲述了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包含不少新奇有趣的信息。

尤其是对太子李乾在前线大胜,即将归来一事,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这一番渲染,让原本在众人眼中略显低调的太子,一下子在所有人心中树立起了极为正面的形象。

接连数日,京都的大街小巷依旧持续上演着同样的场景。

每天,那些穷苦人家的孩童们都会准时出现,售卖他们小包里装满文字的纸张。令人称奇的是,每日纸张上所呈现的信息全然不同,所记录的各类事件也毫无重复。

如此一来,这种纸张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

每天,各个阶层的人都会早早等候,只为能第一时间买到这些纸张。

对于文人雅士而言,纸上那些精彩绝伦的文章,以及对国家大事的详尽记述,无疑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满足了他们对知识与时事的渴望,而且价格低廉。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纸张上所记载的养猪技术、种植技术等内容,可谓是实用至极。

即便他们自己目不识丁,可身边总有识字的人,这些实用技术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帮助极大。

在这段时间里,整个京都,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市井小民,都真切地意识到识字是一件多么至关重要的事情。

要说面对这般情形,最慌乱不安的,当属那些世家大族。

长久以来,他们凭借着对学识的垄断,牢牢把控着国家的诸多方面,并借此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势力。

然而,这种小纸张的横空出世,却让他们阵脚大乱。这小小纸张意味着,他们不再是百姓获取知识文化的唯一途径,失去了独一无二的优势。

诚然,眼下仍有众多百姓因家境贫寒读不起书、认不了字,但他们的观念己然发生转变。

百姓们不再甘愿一无所知,开始渴望通过识字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一旦有了这样的念头,许多旧有的限制便难以继续束缚他们。更何况,这些纸张价格低廉,所承载的文化作品普通百姓也完全买得起。

他们怕了,说得更明白一点,他们是恐惧,打心眼里恐惧了。

此事不仅仅是激起了民众的求学欲望,更重要的是,上面所记录的一些事,乍看之下没什么,但是如果细看,很多都是跟世家有所牵连的,无论好事坏事,都有。

他们不是蠢人,如果这样的纸张被所有人所接受,那么以后,这个东西的影响可就非常大了。

它可以轻易的毁掉一个千百年传承下来世家的根基。

李隆景最近案台出现了不少奏折,上面所说的都相差不大,意思也差不多,限制这样的东西流出市面,理由是影响了国家的稳定。

对于这样的说法,李隆景不置可否。

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李隆景第一时间想到这是否是李相的手笔,又拿那些世家开刀了,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找人唤李相过来。

不过,这一次,他猜错了,做这件事情的并不是李相,而是他意想不到的儿子,李佑的手笔。


    (http://www.shuyous.com/book/2730579-30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