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奇思阁的发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奇思阁的发展

 

“奇思阁”的后院新添了一座铜炉,每日辰时一到,便会飘起裹挟着药香的白雾。林婉儿手持银勺,正小心翼翼地将通经散撒入翻滚的水中,那动作轻柔得好似在刺绣最精细的丝线。钱不凡安坐在炉边的竹椅上,双目轻轻闭合,温热的药气缓缓拂过眼睑,还带着薄荷特有的清凉之感。

“今日感觉如何?”林婉儿将指尖搭在他的手腕上,仔细试了试脉搏,接着俯身查看他的眼睑——相较于昨日,多了些许血色,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灰白色。

钱不凡微微一笑,说道:“好像……能察觉到光了。闭眼时不再是纯粹的黑暗,而是有一层淡淡的灰色。”

“真的吗?”林婉儿的声音瞬间明亮起来,手中的银针险些掉落地上。近来她总是在自己胳膊上练习扎针,小臂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孔,却从未喊过疼。此刻听闻钱不凡的话,眼眶陡然一热,说道:“卓神医说过,这是经络疏通的好兆头!”

钱不凡握住她的手,用掌心轻轻覆盖住她小臂上的针孔,说道:“别总是扎自己,我不疼的。”

“我怕手法生疏,弄疼了你。”林婉儿低下头,声音有些闷闷的,“等你重见光明,要是发现我把你扎得像个筛子,肯定会笑话我。”

“不会的。”钱不凡的指尖轻轻划过她的手背,温柔地说,“你做的每一件事,向来都是最好的。”

药熏结束后,林婉儿依照《金针通络图》开始施针。当银针落在“攒竹穴”时,她的呼吸放得极轻极缓,生怕手稍有抖动就会扎偏位置。钱不凡能感觉到那细微的刺痛,如同有小虫在皮肤表面游走,却带着一种安心的暖意。他明白,这不仅仅是治疗,更是林婉儿在用最质朴的方式,陪伴他一步步迈向光明。

午后的“奇思阁”总是格外热闹。只见李猛扛着一个新制作的“脚踏脱粒机”模型匆匆走进来,嗓门大得像铜铃一般:“先生!城南的王铁蛋真把这机子做出来了!那小子手可巧了,能把木齿打磨得比铁片还光滑,就是性子太倔,说‘不给秦府做活’,结果差点被秦府的人打断腿!”

钱不凡正在案例墙上划分格子,听到这话,停下了手中的炭笔:“王铁蛋?是不是那个能在木头上刻出齿轮的铁匠?”

“就是他!”李猛将模型放在案上,“我把他藏在城西的破庙里了,这小子说,只要能做新机子,不要工钱都行!”

钱不凡露出笑容,在墙上“军事”一栏下写下“王铁蛋:擅制器械”,说道:“让他先制作十台脱粒机,送到城郊农户那里试用。告诉他,‘奇思阁’正缺一个管理器械的人,只要他来,秦府的人就不敢动他。”

李猛刚离开,木兰便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字条,说道:“公主府暗卫传来消息,边关有个叫赵虎的百夫长,按照您说的‘三段射’方法训练士兵,他们射出的箭比寻常队伍多穿透三层甲胄。但他顶撞了秦奎的侄子,结果被罢了官职,现在正往京都赶来。”

钱不凡在“军事”栏又添上一行“赵虎:擅练兵,懂阵法”,吩咐道:“让暗卫把他接到‘奇思阁’来,就说我有‘竹龙引水’的图纸,想向他请教如何修改才能给边关运送水源。”

木兰点头,接着又说:“还有个叫苏文的秀才,在流民中教孩子们念书,还把《悯农》诗编成了儿歌,连三岁的娃娃都能背诵。秦奎说他‘妖言惑众’,要将他抓进大牢,结果被百姓阻拦下来了。”

钱不凡在“文化”栏写下“苏文:善教化,通民心”,说道:“让他来‘奇思阁’帮忙整理案例,就说这里缺一位能把‘曲辕犁’写成歌谣的先生。”

林婉儿看着墙上的格子逐渐被填满,忍不住问道:“你把这些点子按照‘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分类,是为了……”

“为了让公主拥有‘可用之人’。”钱不凡的炭笔在“政治”栏画了一个圈,解释道,“秦奎能稳坐丞相之位,依靠的是门生故吏;公主若想站稳脚跟,就得依靠这些‘有用的人’。王铁蛋制造器械可增强军事力量,苏文编写儿歌能凝聚民心,赵虎练兵可守卫边关,还有之前帮商户算账的周先生,能将‘商户联保’整理成条律,这便是政治方面的助力。”

他指着“经济”栏里的“曲辕犁、织布机、白糖法”,继续说道:“经济是根本。百姓手中有粮、兜里有钱,才会认可公主;军事是盾牌,能够抵御北蒙的侵扰、北莽的威胁;政治是纽带,将这些人、这些事串联起来,使吏治清明;文化是灵魂,让百姓明白‘安稳日子’的来源,从而真心拥护公主。”

林婉儿恍然大悟。这些看似零散的“点子”与“人才”,经钱不凡如此分类整合,竟如同搭建起一座桥梁——从市井小巷到朝堂之上,从普通农夫到边关士兵,都能在这座桥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最终通往“公主上位”的目标。

暮色降临之际,赵倩悄然来到“奇思阁”。钱不凡正在向她讲述新整理的“西部分工”:“军事方面,让王铁蛋改进‘连弩’,赵虎训练新兵,确保边关能够坚守三年;政治方面,让周先生把‘商户联保’编写成‘市易法’,奏请陛下推广,这样既能切断秦奎放贷敛财的途径,又能让商户感激您的恩德;经济方面,曲辕犁和收割机明年开春全面推广,确保秋收时粮食增产三成,百姓自然会感恩于您;文化方面,让苏文把《悯农》诗刻成石碑,竖立在国子监门口,向天下人宣告,‘民生’才是治国的根本。”

赵倩看着墙上的文字,指尖轻轻划过“军事护安全、政治保秩序、经济供资源、文化聚人心”,突然问道:“这些……都是为了帮我‘上位’吗?”

“是为了让‘上位’后的您,能够稳固地坐在那个位置上。”钱不凡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秦奎的根基在于‘贪婪’,皇子们的根基在于‘争斗’,而您的根基,必须建立在‘民众’之上。当百姓觉得‘日子变好’是因为您,士兵认为‘打胜仗’是因为您,文吏感到‘做事顺利’是因为您,即便有人反对‘女子为储’,也无法掀起风浪。”

他稍作停顿,目光郑重地看向赵倩,说道:“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您永远不要忘记‘二丫家的牛’‘王木匠的犁’——若是忘了这些,即便登上龙椅,也终究会跌落下来。”

赵倩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凝视着墙上密密麻麻的人名和点子,忽然觉得这不再仅仅是一面案例墙,而是钱不凡为她铺就的道路——每一块“砖石”都凝聚着民心,每一步都走得坚实可靠。

“我记住了。”她轻声说道,声音里承载着承诺的分量,“永远铭记于心。”

窗外的绿萝又抽出一片新叶,紧紧依偎着旧叶。钱不凡的眼睑微微颤动,仿佛能透过那层淡淡的灰色,看见墙上的字迹,看见林婉儿的笑容,看见赵倩眼中的光芒。

他深知,重见光明或许还需时日,辅佐公主的道路或许充满坎坷,但只要“奇思阁”的灯火依旧明亮,只要这些“点子”还能为百姓带来帮助,这场征程,就必定能够取得胜利。

而那铜炉中飘散的药香,仍在缓缓弥漫,仿佛在为这漫长的征途,增添一味名为“希望”的药引。


    (http://www.shuyous.com/book/3201724-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