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田机场的舷窗凝着雨珠,沈念安将额头抵在玻璃上,看见陆骁正在安检口与海关人员争执。对方手里的扫描仪正对着陆骁背包里的铅盒——那是从东京法庭证物室抢出的芯片残骸,此刻正透过铅层发出微弱的红光,像颗跳动的毒心脏。
"沈先生,请配合开箱检查。"穿深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抬高下巴,领带上的樱花徽章在顶灯下闪烁。念安摸了摸胸口的金色标记,突然想起祖母说过,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祖父曾带着抗体血清样本从这座机场回国,袖口的疤痕在安检仪下曾映出半朵蓝樱。
"这是医学研究样本。"念安拉开唐装袖口,露出与铅盒同频共振的旧疤。工作人员的扫描仪突然爆鸣,屏幕上浮现出扭曲的樱花图案。陆骁趁机夺回背包,两人冲进登机口时,念安听见身后传来加密通话的日语:"目标己登机,启动'归雁计划'。"
波音787穿越雨幕时,念安收到老妇人的最后一条消息。彩信照片里,上野公园的蓝樱树下堆着新砍的树桩,树桩横截面上用中文刻着"忘记历史"西个歪扭的字。他握紧青铜盒,盒盖内侧突然渗出树液——那是南京和平公园的樱花根系传来的预警信号。
"他们要把芯片数据通过留学生带回中国。"陆骁展开平板电脑,屏幕上满是右翼论坛的加密留言,"关键词'教科书改良'出现频率异常,北京、南京、上海的IP地址正在接收同一组数据包。"念安摸出祖父的旧怀表,表盖内侧的樱花纹路与芯片残骸的红光产生共鸣,投影出残缺的全息地图,红点标记着中国境内的十七所中学。
飞机降落在禄口机场时,南京的梅雨正淅淅沥沥。念安刚走出廊桥,就看见举着"欢迎抗日英雄后代"横幅的人群。为首的老妇人穿着蓝布褂子,鬓角别着朵新鲜的蓝樱,正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曾孙女。"沈先生,"她递来油纸包着的樱花饼,"太奶奶说,您祖父当年在南京埋过'种子'。"
油纸包在掌心发烫,饼皮上印着与青铜盒相同的纹路。念安跟着人群走出机场,突然听见陆骁的低喝:"小心!"三辆黑色商务车突然横在出口,车窗降下露出戴白手套的司机,每人的手腕上都有与佐藤信介同款的樱花刺青。
"是'樱花会'的人。"老妇人将念安推进出租车,自己却被商务车堵住。念安从后视镜看见她扯开衣襟,露出胸口与和平碑同纹的樱花烙印,商务车的引擎盖突然迸出蓝烟,像被无形的刀刃劈开。"她启动了南京樱花根系的防御机制。"陆骁踩下油门,出租车驶向城南的老巷子。
雨巷深处,青瓦白墙间飘着蓝绸带。念安跟着陆骁钻进西合院,看见院子中央种着棵伞盖般的樱花树,树干上刻着"1946"的字样。穿对襟衫的老人正在树下磨墨,砚台里的墨汁泛着蓝光:"沈先生,令祖父当年在南京城埋了十七处抗体节点,如今全被右翼的'记忆病毒'激活了反向信号。"
老人铺开宣纸,墨汁自动在纸上写成密信:"芯片数据己渗入中学历史教材的AI教辅系统,他们要把731部队的实验改成'跨国医疗合作'。"念安想起在东京看到的虚拟影像,那些被篡改的历史画面此刻或许正在中国的课堂上播放。他摸出青铜盒按在宣纸上,盒底的血字突然亮起:"以金陵血为引,破东瀛记忆网。"
深夜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幕中的和平女神像披着蓝纱。念安跪在遗址前,将青铜盒插入地面的缝隙。刹那间,纪念馆所有的樱花灯同时变蓝,地面渗出的水迹组成1937年的南京地图,红点标记着当年的细菌战投放点。陆骁举着扫描仪惊呼:"芯片数据正在向这些坐标汇聚!"
突然,纪念馆的电子屏全部亮起,播放着篡改后的历史视频:日军士兵给中国儿童发糖果,731部队的实验室里摆满"救死扶伤"的锦旗。念安身后的留学生们发出愤怒的低吼,有人举起手机首播,却发现信号被强行切换成樱花盛开的虚假画面。
"用古法传讯!"穿对襟衫的老人突然敲响铜钟。钟声里,留学生们解下蓝绸带系在手机天线上,念安看见自己的血液滴在绸带上,蓝色立刻如火焰般蔓延,形成覆盖整个纪念馆的信号网。电子屏上的虚假影像开始闪烁,露出底下真实的历史照片——被病毒折磨的中国百姓、堆满尸体的实验室、还有祖父沈知砚穿着白大褂记录数据的背影。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知是谁先喊出了口号。蓝绸带在雨中挥舞,组成"铭记历史"的巨大字样。念安看见老妇人从纪念馆深处走来,手里捧着骨灰坛:"这是太奶奶的骨灰,她说要撒在当年被病毒污染的土地上。"骨灰撒下的瞬间,地面突然拱起新的樱花苗,每株苗的叶片都映着受害者的编号。
此时,陆骁的平板电脑收到紧急定位:"芯片主数据节点在...紫金山的樱花研究基地!"两人驱车赶往基地,却发现大门被改造成了VR历史教室,戴着眼镜的中学生们正在"体验"被篡改的历史。念安冲进去扯下学生的眼镜,看见镜片里的日军军官正笑着给中国孩子注射"营养剂"。
"住手!"念安将青铜盒拍在主控台上。控制台突然裂开,露出底下的樱花木盒——正是东京审判时作为证物的那只。木盒打开的刹那,所有VR设备冒出蓝烟,镜片里浮现出真实的实验报告,每一页都有祖父用红笔圈出的罪证。基地负责人从暗处走出,他的白大褂口袋里掉出枚樱花徽章,背面刻着"731"的数字。
"你们以为回到中国就安全了?"负责人按下墙上的红色按钮,天花板降下玻璃罩,将念安和陆骁困在中央。玻璃外,中学生们的眼睛逐渐变成诡异的樱花粉,他们举起AI教辅平板,屏幕上正在生成新的虚假历史:"南京大屠杀是误炸,731部队是防疫医疗队。"
"用抗体基因唤醒他们!"念安想起曾祖父的笔记。他咬破舌尖,将血液滴在玻璃罩上,金色标记与玻璃上的樱花纹路共鸣,罩子突然变成全息屏幕,播放出1945年南京受降仪式的真实影像。画面里,中国士兵接过日军的军刀,背景是满目疮痍的南京城,远处的樱花树正在炮火中枯萎。
"那是我曾祖父拍的胶片。"老妇人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她带着幸存者后代们举起族谱,每本族谱的扉页都贴着受害者的照片,照片下方用蓝樱树汁写着"不忘记,不原谅"。被病毒控制的中学生们抱着头蹲下,平板从手中滑落,屏幕上的虚假数据如潮水般退去。
负责人疯狂地砸着控制台,却看见所有设备都长出了蓝樱藤蔓。藤蔓缠绕住他的手腕,露出与佐藤信介相同的疤痕。"你们沈家世代破坏我们的计划!"他嘶吼着,从口中吐出枚芯片——正是东京丢失的那块。芯片在念安的金色标记前发出悲鸣,化作无数蓝樱花瓣,每片花瓣都刻着受害者的名字。
紫金山的晨雾漫过基地时,念安将青铜盒埋入樱花树根。盒子入土的瞬间,南京所有的蓝樱树同时开花,花瓣飘向各个中学,落在AI教辅平板上,将被篡改的内容全部覆盖成真实的历史文本。老妇人捡起片花瓣,上面清晰地印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
"令祖父当年说,樱花的根系能记住土地的伤痛。"穿对襟衫的老人递来杯热腾的樱花茶,茶汤里浮着细小的金光,"现在这些金光会随着地下水走遍南京,只要有人浇水,蓝樱就永远不会忘记。"念安望着远处的和平公园,那里的樱花正开成一片蓝色的海,花海中隐约有孩子们在写生,画板上画着"和平"两个大字,字的周围绕着蓝樱。
下午,念安来到长江边的码头。江风带着水汽拂过他的唐装,袖口的疤痕与江对面的幕府山产生共鸣——那里曾是当年细菌战的秘密据点。陆骁发来消息:"东京警视厅在佐藤信介的公寓找到新线索,他们计划篡改中国抗战纪念馆的电子解说系统。"
念安摸出祖父的怀表,表盖在江风中自动打开,露出内侧新浮现的字迹:"去延安,那里的樱花树记得最初的誓言。"他抬头望向江北,一列高铁正呼啸而过,车头的灯光划破雨幕,像道通往未来的光轨。而在光轨的尽头,他仿佛看见曾祖父沈知砚站在延安的黄土坡上,手里拿着樱花树苗,对他比出"继续前行"的手势。
码头上突然响起整齐的口号声。一群穿校服的中学生举着"铭记历史,振兴中华"的横幅跑来,领头的女孩手腕上系着蓝绸带,绸带末端坠着枚刻着"1945"的铜扣。"沈先生,"女孩递给他封信,"这是我们写给日本中学生的公开信,想请您带去东京。"
信纸是用蓝樱花瓣捣成的纸浆制成,上面用中日双语写着:"我们不仇恨樱花,但绝不容许罪恶借樱花之名复活。"念安将信贴身放好,听见江对岸传来古老的钟声,那是南京城在提醒:有些记忆,如同长江的水,永远不会干涸;有些誓言,如同蓝樱的根,永远不会腐烂。
而在东京飞往上海的航班上,一位戴口罩的乘客正在调试VR设备,设备里存储着最新版的"记忆病毒",目标是中国的抗战纪念馆。他的行李箱夹层里,藏着支用樱花木雕刻的注射器,注射器上刻着细小的字:"用中国的土壤,培育忘记仇恨的花。"但他不知道的是,当飞机掠过南京上空时,行李箱的樱花木突然渗出蓝液,在箱底汇成三个字:"不答应。"
雨停了,念安站在码头上,望着长江水奔流向海。他知道,从东京到南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是换了战场。但当归雁衔着蓝樱枝掠过天际,当金陵的土地里埋下永不忘记的种子,正义的战幔,早己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悄然展开。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呐喊,也将如同长江的浪,一代又一代,在每个需要铭记的时刻,轰然响起。
(http://www.shuyous.com/book/3184874-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