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进入“自由交流”环节,气氛看似松弛,实则暗礁密布。杜邦夫人端着酒杯,在几位核心宾客的簇拥下,再次将话题引向“墨韵”。
“苏小姐,”杜邦夫人声音温和,眼神却带着审视的探照灯意味,“你的‘墨韵’系列,用现代材料诠释东方水墨意境,创意可嘉。不过…我很好奇,这种对‘意境’的捕捉,是否过于依赖视觉效果,而削弱了东方艺术中最为精髓的‘精神内核’与‘时间沉淀’?毕竟,真正的东方美学,讲究的是‘功夫在诗外’的留白与韵味,而非…即时性的感官刺激。”
她的话语如裹着天鹅绒的软刀,首指“墨韵”可能存在的“肤浅”和“商业性”。
有人立刻在旁阴恻恻地附和:“夫人慧眼。东方艺术博大精深,岂是几件闪亮的装置就能承载?年轻人急于求成,难免…舍本逐末。”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苏晚意身上。压力陡增!
苏晚意深吸一口气。腰间傅司寒手掌的温度稳定着她。她调动起全部精神,【灵犀之手】带来的不仅是预警,更有对自身状态的精准掌控。
她能感觉到那点微末的毒素试图侵蚀神经,但在高度集中的意志力和金手指的被动防护下,被牢牢压制在可控的边缘。她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声音平稳有力,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
“感谢夫人的深刻见解。您提到的‘精神内核’与‘时间沉淀’,正是‘墨韵’试图对话的核心。”
她微微侧身,指向艺廊一角悬挂的一幅抽象水墨,“正如这幅大师之作,墨色晕染间,看似留白,实则蕴含了宇宙洪荒的律动与艺术家毕生的修为。‘墨韵’所做的,并非取代传统,而是尝试用一种当代的、可交互的‘语言’,去重新‘翻译’和‘唤醒’这种内蕴。”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不容置疑的真诚:“我们使用的智能材料,能感应光线、温度甚至观者的情绪波动,使墨色的浓淡、流淌的速度随之变化。
这并非追求即时刺激,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动态的‘场’,让观者不再是单纯的看客,而是成为意境的共同参与者,在互动中体悟那份‘功夫在诗外’的留白——这份体悟,需要时间,需要静心,它存在于观者与作品共同构建的那段‘时间’里,而非仅仅在装置启动的瞬间。我们追求的,正是这种‘动态的沉淀’。”
她的阐述逻辑清晰,见解独到,不仅正面回应了杜邦夫人的质疑,更升华了“墨韵”的艺术价值。
杜邦夫人眼中锐利的光芒闪动了一下,第一次露出了真正审视而非挑剔的神情。旁边的艺术家们有些开始窃窃私语,有的则露出了思考的表情,似乎对苏晚意刚才说的话有所触动。维克多的脸色则瞬间阴沉下来,像吞了只苍蝇。
傅司寒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赞许弧度,适时接口,声音沉稳有力:“晚意道出了关键。‘墨韵’不是对传统的简化,而是用科技之‘器’,承载并放大东方美学之‘道’。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创新的‘翻译’方式,或许正是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被更广泛理解和珍视的桥梁。杜邦基金会以推动跨文化理解著称,相信能慧眼识珠。”
“啪啪啪——” 几声突兀的、带着冷意的掌声从露台方向传来。
霍尘肖缓步走入灯光下,脸上挂着毫无温度的笑意:“精彩,真是精彩。傅总不仅商业手腕了得,护起‘合作伙伴’来,更是滴水不漏?” 他的目光又冷冷地刺向傅司寒。
空气瞬间凝固!露骨的指控!
傅司寒眼神骤然冰封,迎上霍尘肖的目光,空气中仿佛有看不见的刀锋在碰撞。他松开揽着苏晚意的手,向前半步,将她完全挡在自己身后,姿态是绝对的守护与宣示主权。
“霍总似乎对‘意外’格外敏感?” 傅司寒的声音低沉,带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巴黎的夜风看来也没能让你冷静下来。与其关心别人的餐桌,不如想想怎么保住你在东欧那条快被北极熊啃光的艺术运输线?”
霍尘肖瞳孔一缩,傅司寒的反击首戳痛处!两人之间的火药味浓得几乎要爆炸。
苏晚意心想,这俩人不会在这打起来吧?旁边的东西碰坏了要赔吗?这种热烈又精彩的剧情,不来包瓜子搬个小板凳在旁边欣赏真是可惜了!正沉浸在吃瓜氛围中幻想接下来的情节时......
“够了。” 杜邦夫人威严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耐。她放下酒杯,目光如冰刀般刮过剑拔弩张的两人,最终落在苏晚意身上,停留了几秒。
“年轻气盛是好事,但别让私人恩怨脏了我的地方。” 杜邦夫人语气冷淡,“苏小姐,你的阐述…有几分意思。‘动态的沉淀’,这个说法,我记住了。” 她没有明确表态,但这句“记住了”己是一种微妙的松动,远比之前的挑剔更有分量。
她不再看任何人,转身对管家低声吩咐:“我累了,送客吧。”
晚宴以一种充满硝烟和未解谜团的方式戛然而止。
(http://www.shuyous.com/book/3173645-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