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投董事会上选举总经理。
吴边听到那位老总抛出的房地产行业问题,略作沉吟,并未首接拒绝。
房地产行业与股市资金的关联千丝万缕,而吴边平日便对房地产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深入的研究,始终保持着密切关注。日常工作中,他不仅要负责搜集各类数据以维护韦伯系统,更需对国内外房地产的整体形势及发展规律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
他抬眼打量了一下这位富豪,只见其面色略显憔悴,便敏锐地察觉到,这位富豪在近期的房地产调控浪潮中想必遭受了不小的冲击,心中也大致猜到了他所面临的困境症结所在。
“这位老总,实不相瞒,我至今尚未荣升总经理之位,也确实没钱买房子,所以严格来说,并未针对房地产展开过专门的系统性研究。不过,由于我负责的韦伯管理系统需要录入各行业的数据信息,因而对房地产相关数据倒也有一定的印象与了解。
咱们深特当前的数据统计口径存在着一些混乱与不合理之处,着实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就拿1992年来说,深特GDP总值为285亿,目前的增速约为30%,据此,我预估1993年有望增长至400亿。
但在关注GDP增速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与人口增量的关联对比。深特的户籍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然而,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常住人口数量大幅攀升。1993年,官方统计显示增加了66万,不过我通过系统分析,预计实际增长数量会更多,所以在我的系统里,通常会给统计数据加上20%的系数,也就是说,我预计1993年实际人口增加量约为80万,并且预估1994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00万。
其实,我对单纯的GDP数据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我个人预计实际增速大概在25% - 30%这个区间。或许您会疑惑,我为何要不厌其烦地阐述这些数据呢?原因在于,这些增长的人口,正是潜在的新增购房者人群。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制造业迅速崛起,大量人口涌入,房地产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最终必然会迎来爆发式增长,这是一种难以阻挡的趋势。
不过,这里面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在制造业发展的初期,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大量流入,最先迎来火爆的是廉租房市场。而且,房地产市场的预热周期较长,同时极易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有趣的是,我在研究中发现,这并非我国独有的现象,即便是美国,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美国制造业己领先全球,到了1953年更是达到制造业发展的巅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行业的繁荣,为房地产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制造业的进步也促使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无疑为房地产开发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例如,1956年美国颁布的《联邦公路法案》,极大地促进了郊区与城市之间的连接,有力地推动了郊区房地产的蓬勃发展。
从美国制造业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来看,或许能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通常情况下,在制造业达到高峰后的三到五年,房地产热便会接踵而至。以美国为例,1953 + 3 = 1956年,房地产热开始显现。而且,从经验数据来看,在制造业高峰后的7到10年,大概率会出现房地产热的拐点。1953 + 7 = 1960年,房地产市场热度便开始出现变化。
这并非毫无根据的算卦推测,而是一种经济能量转换的体现。
所以,在分析国内房地产市场时,我们无需仅仅聚焦于房地产本身,只需重点关注制造业以及热钱的流向,便大致能够把握其发展脉络。当然,由于我国国情特殊,调控政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不过,一般的常规政策或许只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短期影响,并无法从根本上决定其长期的大趋势。
后期,美国制造业逐渐向高科技领域转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样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80 - 90年代,以信息技术、金融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迅速兴起,逐渐动摇了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地位。信息技术产业带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涌入,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像微软总部所在地国王县,以及苹果总部所在地圣克拉县,其房价涨幅在全美都名列前茅。
因此,在分析国内房地产市场时,除了上述因素,我们还需要关注制造业的地区布局。
例如深特和上海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各有特点。就我们深特而言,人口大量流入,是制造业发展的新前沿阵地,未来必然也会成为房地产热的前驱。反观海南,房地产市场充斥着热钱泡沫,却缺乏坚实的制造业经济作为支撑,其市场的破裂实属必然,即便在政策调控下走向崩盘,也在情理之中。
将目光转回到国内经济层面,1992年我国经济总量刚刚突破1万亿。我有一位归国教授,他对1992年改革开放提速的举措极为赞同。他曾私下与我交流时提到,1990年全球就在酝酿成立WTO,预计1994年可能正式成立全球贸易组织。教授认为,即便中国未能顺利搭上全球经济的快车,也会受到其发展的带动,在未来十年内,每年经济预计会增长10%。倘若中国能够顺利加入WTO,成功搭上全球经济发展的便车,那么每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20%。
我教授分析,中华民族勤劳智慧,有韧劲、不屈不挠,中国具备体制集中的优势,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时还具备庞大的消费市场。他还告诉我,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保持政局稳定,未来十年经济将实现起飞,历经十年的高速发展,到2001年经济将会腾飞,腾飞之后中国将创造人间奇迹,到2010年有望达到世界前沿水平。我推测他所说的世界前沿水平,或许意味着超越美国,尽管他并未明确提及,但我确实保存着他分析所依据的数据以及演算公式,都是和老美对比。
按照美国制造业与房地产的发展逻辑,制造业高峰后的三到五年会出现房地产热。倘若以2010年为制造业高峰节点,2010 + 3 = 2013,那么中国房地产大热预计将在2013 - 2015年开始显现。同样,按照制造业高峰后的7到10年会出现房地产热衰减拐点的规律,2010 + 7,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预计会在2017 - 2020年出现。当然,这只是个游戏,反正24年后验证推论对错也难,因为那时我们很难再相见。”
吴边阐述完毕,众人不禁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他们完全不懂这是降维打击。
在场的董事们似乎并未将吴边的这番言论太过当真,依旧在轻松随意地谈笑风生。然而,那位房地产富豪却陷入了沉思,他在吴边的履历表上认真记录着什么,许久都没有抬起头来。
袁振飞可不认为吴边所说的仅仅是一场游戏,他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黄翊晴,目光交汇间,发现房地产大佬黄翊晴也正若有所思地看向他。
袁振飞想道:吴边这小子,一向低调,若不是今天被董事们相逼,他也不会露出真容。袁妍心高气傲,吴边只会哄她开心,他哪会在她面前逞强?
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他人的见解而心生嫉妒或斗气。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一位出色的深投总经理,无疑是能够为董事们创造财富的机器。
吴边此前声明不领工资,这更多的是一种表明决心和态度的举动,实际上,以他目前的能力和价值,那点工资的高低,在众人眼中确实并非重点。
在吴边详细阐述完对公司发展的独到见解后,董事会的氛围愈发热烈起来,大家讨论的话题也变得更加深入且富有内涵。
目睹此景,袁董心中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再次看向黄翊晴,眼神交汇间,彼此心意相通。袁董微微点头,黄翊晴则举起小拳头,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表达着支持。
此刻,黄翊晴,这位深特首富总经理,身姿优雅且庄重地站了起来。她目光从容地扫视了一圈在座的众人,最后,她的目光如炬,稳稳地落在了吴边身上。
黄翊晴目光中满是赞许,温和地看向吴边,缓缓说道:“我瞧着吴边这小伙子着实不错,思路条理清晰,无论是对市场的洞察,还是在企业管理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据我所知,他不仅具备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实际工作能力也相当出色,我认可他担任深投总经理这一要职。”
“吴边,从你方才的一番阐述中,不难看出你对公司管理以及市场走向有着深入且独立的思考。你所提出的韦伯管理模式,颇具前瞻性与创新性。而且,从你对其他行业的分析来看,既深入研究了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又能紧密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切实可行的分析,这对于深投公司的长远规划与发展,无疑有着极为积极且深远的意义。”黄翊晴稍作停顿,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声音清晰而有力,在会议室内缓缓回荡:“然而,我必须站在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各位董事资金安全的角度,对你提出明确且严格的要求。”
她微微顿了顿,眼神瞬间变得严肃起来,继续郑重其事地说道:“身为总经理,你肩负着重大责任,切不可为了片面追求业绩,而采取恶性投机的行为。公司的资金,实则源于各位董事对袁董的高度信任,他们的资金安全至关重要,容不得丝毫闪失。因此,每一项决策,你都务必深思熟虑,务必在确保公司稳健发展的根基之上,再去寻求突破与创新,你可明白?”
说罢,黄翊晴看着大家对自己鼓掌示意,只是面带微笑,轻轻点头回应。
吴边神情专注,认真地看着黄翊晴,用力点头,诚恳地回应道:“黄总,我完全明白您的意思,也深深理解您对公司以及各位董事高度负责的态度。请您放心,我必定会谨小慎微,行事周全,绝不会拿公司以及大家的资金去盲目冒险。今后,我所制定的投资计划,也会及时向董事长汇报。毕竟我们所处行业较为特殊,有时候一些言论难免真假参半,甚至可能被认为全是谎话,所以我先跟大家说明白,免得日后您要是当了真,可别埋怨我没有提前提醒。”
吴边话音刚落,董事们顿时哄堂大笑,这笑声中,饱含着对吴边的肯定与欣赏。黄翊晴对吴边满意地点点头,而后优雅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袁董见众人的态度都发生了积极转变,当即趁热打铁,目光看向吴边,神情严肃地说道:“我也说几句。首先,我要衷心感谢黄总对我们公司一首以来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其次,针对吴总,我有三点明确要求。第一,你必须达成超越指数的收益目标,倘若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董事会将不得不重新审慎考虑总经理的人选。第二,你所研究的投资管理系统,仅供深投公司内部以及你个人使用,严禁向外界公开或出售。这一系统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容许有任何形式的对外泄露。第三,在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你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于重大决策,必须及时与董事会进行充分沟通,绝不能擅自作主。”
吴边全神贯注地听完袁董的要求,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袁董,您的要求我己铭记于心。我定会全力以赴,力求达成目标,并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定,无论是从制度细节的把控,还是到系统技术的保护,我将全力确保公司的资金安全。”
至此,董事会对于吴边出任总经理一事达成了一致共识,深投公司迎来了一位新的掌舵人。
然而,吴边心里清楚,董事们并未真正理解他所说的“超越指数”的深层含义。毕竟,指数若下跌了70%,而自己只让资金亏损69%,从字面意义上看,也算是实现了超越。
吴边深知,此刻什么都不能轻易说破。当前最为关键的,是抓住市场反弹的时机,带领公司资金安全撤离市场,这才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撤出之后的日子里,工作重心绝非盲目入市赚钱,而是要想尽办法说服袁董,让深投公司逐渐低调行事,甚至销声匿迹,在投资江湖中默默沉淀。
他心里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帷幕,未来在公司的日子,必定荆棘丛生,充满了艰难险阻。
(http://www.shuyous.com/book/3140340-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