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今日,三人又在闹市酒家中对酒高歌,李白正要诗兴大发的时候,就听见天幕上的这首诗词。

顿时,他眼中异彩连连,连忙拍手称赞。

“这首诗词非常的有气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一股大气磅礴的王者之气。”高适也说。

“他的行草写的亦是独具风骨,起势用笔恣肆,纵逸奔放,字体看起来刚劲挺拔,苍劲有力,整幅作品更是浑然天成,大气磅礴。”杜甫不但注意到了词,更注意到了上面石刻的行草。

这首诗词一出,各朝各代的文人骚客们都被震惊的失了声。

什么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们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北宋时期。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苏轼回味着刚才听到的诗词,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

那强大的雪,似乎统治着整个自然,然而就是在这奇寒之境中,高山并不屈服,所以山势蜿蜒,仿佛银蛇飞舞,又好像奔驰于广阔原野的蜡像,总之,暴雪奇寒并不能泯灭高山与天公比高的决心。

诗人通常都是以诗言志的,始终所谓的奇寒与山原相较量,其实就是诗人自己和这些困难较量。

环境越是艰苦,心境便越是昂扬的子任先生的形象便己经跃然于纸上。

此等心胸,就连都不由敬佩,这子任先生真的是好心态,好气魄啊!

也只有他这样磅礴的气魄才能写出这首充满着帝王之气的诗词来。

苏轼一愣,随即摇摇头,不,不能将这位先生和帝王比,按照这位先生所做的事情,将他比作帝王那是侮辱了他。

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

岂有此理,朕统一六国,结束周朝天下八百年的分裂;朕废分封,行郡县;朕书同文、车同轨、兴建首道、驰道和万里长城……

朕的这些功绩足以让朕青史留名,文采差点又怎么了?当皇帝还要会写诗?会写赋?

更何况,嬴政可不觉得自己文采差,他只是太忙了,忙国事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饮酒写赋?

朕北征匈奴,保护了汉朝的边疆,开疆扩土,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伐,统一了大汉的南北大部分地区;朕改革币制,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等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朕“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兴办太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就朕这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功绩,你们是都瞎了吗?就盯着朕文采这点短板说事?

还有谁说朕文采不好了?

稍逊的唐宗宋祖:……

刚刚才弯弓射下一只大雕的成吉思汗:……

“岂有此理!朕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南北汉人重新融合在一起;朕开国之初轻税薄赋、休养生息,为天下百姓的安定精心谋划与勤奋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灵涂炭的战火之后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明朝初年。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不满道:

“凭什么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连成吉思汗那个蒙古鞑子都有就是没有我明太祖朱元璋?!”

“那个宋太祖连中华大地都没有彻底统一,燕云十六州终宋一朝都没有收回来,最后还是咱收复的燕云十六州,凭什么是唐宗宋祖不是唐宗明祖?”

朱标看着正在生气的老父亲,犹豫了一下,找了个不太靠得住的理由,“爹,你也别气了,或许是这子任先生觉得唐宗明祖没有唐宗宋祖来的押韵。”

“……*@#¥%%*&”

【接下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十八盘了,这段山路共有1600多个台阶,是泰山最为陡峭的地方。

但眼前的这段是十八盘里不那么陡的一段,所以被称为慢十八。

往后的路比前面要更陡峭一些,是十八盘中相对不紧不慢的一段,最后一段路,是十八盘里最陡峭的一段路,所以被称为紧十八。

边上甚至有铁栏杆来辅助游客登山,这时候真的是手脚并用,才能爬完这段最难走的路。

十八盘的这三段路又被合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又十八。

废话不多说了,胜利就在眼前,冲冲冲,小小泰山,盘它!】

明朝的祁承濮曾用一诗将泰山十八盘的险、奇、峻描写的生动而又形象:

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

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

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

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天幕之下的各朝人们看着那画面上蜿蜒陡峭的台阶,有些人光是看上一眼都己经不寒而栗了,更别说是亲身攀爬。

“有些人居然真的手脚并用地在爬,这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一些根本就没有攀爬过高山的文人墨客见那些手脚并用一起攀爬在十八盘上的游客,只觉得有辱斯文。

“不夸张,当山体如此垂首的时候就是要如此躬着身子,尽量贴着山体攀爬才更加安全。”

孔子看见天幕上两位姑娘鼓足了干劲的样子,不由笑了,这后世的姑娘家家这性格倒是鲜活明媚的紧。

“看起来细胳膊细腿的,没想到这劲还挺足,这泰山愣是给她们爬上来了。”

作为早就登临过泰山很多次的常客,孔子当然知道过完这十八盘很快她们就要登顶了。

【走过了十八盘,我们终于来到了南天门。这里是进入岱顶的入口。】

【晴天的岱顶视野是真的好,走进天街没多久就从左手边看见望吴胜迹坊。

有的资料记载说,孔子登临此处时居然回首看到了吴国的都城。

不过这属实是夸张的说法,孔子就是再有能耐也不可能从泰安一眼看到无锡,他又不是千里眼。】

孔子:……

说的对,这资料记载的太夸张了!

他们将他吹捧成圣人,难不成还真以为他老人家是什么神仙不成?

站在高山上是望的远,但是也没有这么远啊!

【继续往上走就来到了孔子庙,这座孔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也是历代皇帝抵达泰山后的重要打卡地,求的是以文治国、国泰民安。】

【孔庙上方有块“万世师表”匾额。我们走进去看看,正殿正中央供的是孔子本人,左边是曾子和孟子,右边是颜回和孔伋。


    (http://www.shuyous.com/book/3080723-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