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了,李唐王室成员之间的那些关系也是乱的一批。
但是就是这么乱的一群王室统治着的一个国家居然还坚持了下来,甚至发生了“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事情之后还不亡国。
秦始皇想想这大唐,又想到了他的大秦二世而亡,心中感觉非常的气闷,“怎么这大唐后面都乱成一锅粥了,他们都还能坚持这么久?怎么朕的大秦就二世而亡?”
对于历史上大秦二世而亡的这个结局,秦始皇还是心里不能释怀,时常就要拿出来戳自己一下。
唐代宗时期。
公主府。
今天原本是朝廷重臣郭子仪的八十大寿,全家人都带着自己的家眷来给他贺寿,但是席间唯独郭暧独自一人。
这种情形,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尴尬,也让驸马郭暧觉得公主不来让自己在家人面前丢了脸面,于是当晚郭暧就趁着酒劲上头到公主府找升平公主的算账。
“升平,你给我滚出来。”
“驸马?你大吼大叫的做什么?”
升平听见动静从后院出来,就看见她的驸马郭暧满面红晕,在花厅中大吼大叫的样子。
升平皱眉,实在是有辱斯文。
“升平,你这个贱人,你究竟有没有当我是你的相公?你有没有当过我爹是你的公公,说!”
郭暧伸手指着升平公主,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
作为从小被唐代宗李豫捧在手心的公主,从小到大就没有人敢用这种语气和态度和她说过话,升平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郭暧,你刚才叫我什么?有胆子你再叫一遍。”
“你还想再听一次?我叫你贱人,贱人,贱人……”
“你……”升平气极。
“今天是我爹的八十大寿,他这一辈子只有一次,家里所有的七子八婿都回来贺寿了,全部人当中就只有你不到。”
“你什么意思,你是不是以为自己是金枝玉叶就鄙视我们?你要知道你是郭家的媳妇,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做百善孝为先。”
郭暧越讲越激动,最后更是首接拉着升平的手就要将她外拽,“跟我去我爹那里给我爹磕头倒茶认错,走。”
升平一把挥开郭暧抓住自己的手,“郭暧,你搞清楚状况,本公主是皇帝的女儿,是君,就算是嫁到你们郭家,我也是公主,是你们的君,而你们是臣子,你爹一个臣子没资格让我磕头倒茶。”
看见升平端着这副君臣的架子,郭暧就越生气,“你去不去?你不去是吧?不去我打死你。”
说着,郭暧便扬起巴掌,升平公主看着他这架势,仰头瞪着他,她才不相信这个男人敢打她,她可是公主,郭暧敢动她一个手指头试试?
“郭暧,你想打我是吗?因为我没有出席你父亲的寿宴,你就想打我?本公主是皇上的金枝玉叶,有本事你打我一个试试?”
郭暧看着升平公主傲气的样子,又想起今天在宴席上的丢脸,怒气上头之下,他真的就朝着升平公主的脸挥出了一巴掌。
“啪——”
清脆的巴掌声回荡在此间,不但升平公主愣了,就连郭暧也愣住了。
升平公主捂住自己被打的发疼的脸颊,不可置信地看着郭暧,“郭暧,你竟敢打我?!!!你不想活了!”
“打你就打你,我打你又怎么样?今天我就要替郭家教训你,金枝玉叶很了不起啊!”
“我告诉你,要不是我爹郭子仪当年平定安史之乱,你父皇能坐皇帝坐的这么安稳?你又有哪门子的公主做?”
升平公主哪里受得了这样的侮辱?她气急败坏,当晚就回宫跟唐代宗告状,并且对郭暧的行为提出了强烈的谴责。
但是,出乎升平公主意料的是,她父亲唐代宗李豫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却相当的宽容。
李豫并没有如升平想的那样大发雷霆,剥夺郭暧的性命给她出气,反而是劝她郭暧说的话确实是实情,如果他爹郭子仪真的起了篡位的念头,李家早就不复存在了。
李豫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升平也明白自己一个公主并不能左右朝中局势。
最后在郭子仪将自己儿子郭暧五花大绑带来向唐代宗和升平公主请罪的时候,唐代宗将这件事情定性为儿女闺房吵架,并且宽容处理。
虽然如此,但是郭子仪回去之后还是拎着军棍将郭暧抽了几十棍子,以作为给公主的交代。
【武则天怼完李豫,然后看到唐宣宗李忱,这才想起来这个怼过她的人。
“李忱,你好像在第一集就说你不怕我。”
唐宣宗李忱懵逼:“我记得那个时候您还没进群呀?”
李隆基:“谁打的小报告还不明显吗?(眼睛瞥向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
李忱:“祖宗奶奶不愧是宫斗界的天花板,告密揭发这一套玩的6啊,高宗爷爷有此贤内助,何愁江山不稳呐。”
武则天:“你高宗爷爷可不会装疯卖傻,勾结宦官,算计亲侄。听说你登基后自恃智术,推翻会昌之政,驱逐武宗旧臣,却解决不了国库空虚和地方矛盾,结果刚一死就爆发裘甫起义,烂锅都甩给儿子,自己倒抢得个中兴之主的名号,真是生的精明,死的巧妙啊。”
唐宣宗李忱:真的是太强了,溜了溜了
李渊:“这婆娘也太能说了。”
李世民:“是啊,她进来了,这群好像没我什么事了。话筒给她,我撤了!”
上官婉儿报幕:“太宗李世民很不爽的退出了群聊。”
武则天摇摇头,表示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唐武宗会昌六年三月。
唐宫大殿上,正在举行一场新帝的登基仪式。
中途,太皇太后郭氏出来打断。
“满朝糊涂,不过哀家还未曾糊涂。”
“众卿家,哀家有事宣告。”
宦官马元贽见太皇太后出来阻止登基大典,率先出声制止:“吉时己到,登基大典开始,按唐律,后宫不得观礼。”
“哀家不是要出席大典,今日来这里是要告诉大家,新皇继位人选应有变。”
郭太皇太后带着身边的一众仆从进入大殿中,看着坐在皇位上的那个神志不清的痴儿,眼中闪过一丝厌恶。
“哀家今日来是为了拨乱反正,先帝英明,当日弥留之际恐怕是在神智混乱之时立下诏书,否则绝对不会让光王继位。”
(http://www.shuyous.com/book/3080723-6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