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问你为什么要谋反?”
“我就是在说我为什么谋反。”
“谋反是为了自救,自救必然冒犯根源。”
“你想立魏王取代我为太子,你让他住进武德殿。武德殿是什么地方你也是知道的。”
“你给魏王修文学馆,你自己当年就是借着文学馆的力量掀翻了建成太子,才继承了皇位。”
“你还让魏王主修《括地志》,甚至赏赐万匹锦缎,你对他的待遇都超过太子了。”
“你让三品以上的官员在路上碰到魏王要下轿行礼,大臣劝你的时候,你说‘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何德轻之。’你就差没有首接和大臣们说要废掉我而立魏王了。”
“我东宫变成冷宫,反而他魏王府灯火彻夜通明,高朋满座。”
“我堂堂一个大唐的太子却沦落到要与李泰一个王爷争宠。”
“我宠个称心怎么了?你当着满朝文武杀他的时候可曾给我留半分的颜面?”
“我在东宫给他立个牌位,你们就说我悖逆人伦,那李泰在王府养三千门客,你们倒是夸他礼贤下士。”
“为什么?父皇,你告诉我为什么?”
“我知道你是嫌弃我的脚瘸了,有碍观瞻。”
“但我的脚疾是天生的吗?那是贞观五年坠马摔的,那年我才十西岁,你让我独自监国三个月。”
“我瘸着腿在宣政殿批奏折时,血水都浸透了绢袜,你可曾体谅过我?”
“你们夸魏王孔武有力的时候,可曾想过太子拖着残躯上朝的滋味?”
“那李泰都骑在我脸上耀武扬威了,你却视而不见。”】
武德九年。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箭射杀太子李建成,正在追杀齐王李元吉。
就在李世民和李元吉打斗胶着的时候,尉迟敬德赶来一箭将李元吉射杀。
李元吉双目瞪大,怨恨地盯着眼前的李世民。
他不甘心,他不想死,凭什么赢的是他李世民?
天幕之上,播放的内容是李承乾和李世民反目,李元吉撑着最后一口气听着李承乾对李世民的声声控诉,心中的怨恨这才感觉稍稍减轻。
“哈哈哈哈……李世民,你今日弑兄杀弟,谋反上位,来日,你的子嗣也会和此时的你一样,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玄武门谋反上位。”
“这就是你李世民的报应,这就是你弑兄杀弟的报应……”
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以皇太子身份执政,李渊逐渐被架空。
后来,因为李世民迁居东宫,李渊就被迫从太极宫迁至大安宫,名为居住,实为软禁。
看着天幕上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相残的画面,李渊又想到了那天李世民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来到太极宫逼宫的场景。
“二郎,你的孩子也谋反了。”
“你的孩子最终也重复了你走过的路,兄弟阋墙,父子相残。”
李渊此刻心中五味杂陈,最终心酸的落下泪来,“建成和世民,承乾和李泰,难道这就是生在皇家的宿命吗?!”
唐贞观三年。
虽然才十一岁,但是李承乾己经懂得非常多的事情了。
天幕上所说的那些事情,他都听懂了,也明白这些事情会给他带来的后果。
未来,他当了十八年的太子,但是父皇越来越不喜欢他。
因为害怕自己的太子之位会被废,所以他选择了谋反。
“母亲,我是不是要死了?”
李承乾忐忑不安地询问着长孙皇后,这个在他心里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父皇是不是要废掉我了?因为我以后会谋反。”
“高明,娘的高明……”
长孙皇后将不安的李承乾抱进怀里,手不停地轻拍着他的背,就像是李承乾小时候害怕打雷时那样安抚着他。
“娘一定会保护高明的,只要有娘在,就不会让高明有任何事情。”
听着天幕上李承乾一声强过一声的控诉,她能够感受到这个孩子未来定是受了许多的委屈。
自己的父皇偏心弟弟无度,弟弟也生出了取代自己的心思,满朝文武见风使舵。
还有贞观五年,她的高明坠马瘸了脚,难怪天幕上的承乾走路是一瘸一拐的。
未来高明和陛下的关系会恶化,恐怕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高明坠马伤了脚,腿脚不方便,有碍观瞻,让向来追求完美的陛下心里嫌弃了,动了换太子的念头。
贞观五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长孙皇后将这个时间和这件事记在了心里,既然天幕己经透露出了这件事情,那她就要帮助高明躲过这一劫。
就是不知道这坠马究竟是意外,还是……
不管如何,谁也不准伤害她的孩子,就是陛下也不可以。
只是,那她在未来为何没有在中间调和高明和陛下之间的矛盾呢?她是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啊!
心情一焦虑,长孙皇后便感受到自己有些胸闷和喘不过气来,她想到了自己日渐不舒服的身体,心里头渐渐有了一个猜测。
或许,那个时候自己己经不在了。
太极宫。
此刻殿内寂静的就连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够听得见,大臣们纷纷离开座位跪伏在地上。
对于天幕上演绎的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相残的场面和那些控诉,他们恨不得戳瞎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这这这,大唐天下最尊贵的一对父子之间的掰头,这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能看的吗?
而李世民此刻根本没有心情去想跪在地上的一群大臣在想些什么。
他此刻坐在龙椅子上看着天幕的李承乾冲着他的父亲发出一声又一声撕心裂肺的控诉,李世民觉得自己心都要碎了。
天幕上李承乾的控诉就像是一把接着一把的刀子在他的心窝上凌迟着,他的心被扎的刷刷的流血。
这就是他和承乾的未来吗?
李世民不敢相信未来的他竟然会如此对待承乾,承乾是他和皇后的嫡长子,也是从出生起他就寄予厚望的儿子啊。
同样作为李世民,他自然是能够明白未来的自己这一举一动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给了承乾太子之位,但是看着同样才华横溢有能力的李泰,他总会想到过去的自己。
因此,其实在他的心中难免不会将承乾代入曾经的前太子建成,将李泰代入曾经的秦王李世民,他如此恩宠李泰未尝没有抱着弥补曾经的自己的意思。
(http://www.shuyous.com/book/3080723-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