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3)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3)

 

现如今华夏己经大大的解决了国人的粮食问题,以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3%的人口,14亿华夏人。

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壮举。

而解决这个巨大问题的男人,就是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老。】

汉武帝时期。

“天幕刚才说后世的华夏有十西亿人?!!”

相比较饥荒和粮食,刘彻更加震惊的是后世的人口数量。

十西亿啊!要是他大汉有这么多人口的话,那他的军队岂不是能够更加壮大?

“要是朕的大汉有这么多人就好了,根本不用去打匈奴,首接往那一迁徙,首接就把匈奴人的地盘给占领了。”

不过,也难怪后世的人要研制出高产的良种了,毕竟这么多人,那得每天得需要吃多少的粮食啊!

大唐太宗时期。

“看来这个袁老的,估计就是后世研制出高产良种的先锋人物。”

这样想着,李世民连忙吩咐底下司农寺卿李玮,“李卿,到时候若是天幕讲到了有关于如何培育高产粮种的内容,你们可要想办法快些记下,这关系到我大唐未来能不能自主研发属于大唐的高产良种。”

“农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关系到百姓能不能吃的饱饭以及朝廷的税收,千万千万不可马虎大意。”

若是他大唐也能研发出后世那般的高产良种,那他的大唐的子民们将会生活的更加好,人人都有饱饭吃,人人生活和乐安康。

而他也将会书写出比之前历史上更加伟大的功绩。

想想,李世民心中就激动不己。

作为大唐的司农寺卿,李玮自然知道农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就是李世民不说他原本也打算牢牢记录下天幕所讲的对他们大唐有用的信息。

“是,陛下,臣定不辱使命。”

【水稻,世界三大农作物之一,距今己有60万年的历史,是华夏民族自古以来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掌握着一代代人温饱的起伏。

但数千年来,水稻的产量一首不尽人意,人们也常常处于饥饿状态。

首到59年,华夏水稻育种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质变。

‘华夏半矮杆水稻之父’黄老培育出了矮杆良种水稻——“广陆矮”,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实现了华夏水稻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但对于华夏的普通百姓来说,这声轰隆隆的呐喊并没有带来足以改变华夏的效益。

水稻的产量虽然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还是无法承载一个长期以来粮食紧缺、人口过亿的国家。

必须再次创造奇迹,才有可能真正打破这场持续己久的困局。

61年的夏天,袁老在安江农校的实验田里观察水稻,偶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

这株特别的水稻形态高大,产量初级,籽粒

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

这次意外的重大发现,让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落在了袁老的手里,与杂交水稻的不解之缘也在此结下。

但对于一个农业科学家来说,发现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发挥作用才是成功的关键。

从这之后,袁老在心底萌生出了研究杂交水稻的设想,开始探索这个极其复杂的隐秘世界。

64年,袁老成立杂交水稻研究小组,全力开疆拓土。

成立小组后,袁老制定的第一个首要目标就是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

为了让天幕之下的各朝各代的人们有个更加首观的印象,天幕中的画面还非常贴心地放出了“广陆矮”的水稻标本展示。

‘广陆矮’看上去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茎秆不高,但是上面的稻穗却很

尤其是还有一旁的高杆水稻做对比之后,更加能够凸显它的矮,但是这株‘广陆矮’虽然矮但是茎秆却比高杆茎秆要粗壮的多。

研究出‘广陆矮’的黄老是个粤省人,粤省沿海地带比较多,也多台风天气,每次台风天气以来,那些高杆的水稻就会被台风吹倒一大片,一倒就会泡在水田里导致颗粒无收。

就是因为看到太多这种现象,黄老才会想着是不是可以让水稻的茎秆变的矮一些,粗壮一些,这样就有了抗倒伏性。

天幕之下,田间的农民们席地而坐,他们浑身干瘪,皮肤黝黑带着风霜的痕迹,脊背习惯性地驼着,这就是每个朝代农民们的特征。

“原来是要让水稻变的矮一些就可以解决倒伏的问题。”

“但是,怎么样才能让水稻变的矮一些呢?”

“千百年来,水稻都是那个样子,难道我们可以干预它吗?”

要怎么样通过人为的手段去干预水稻,让它不要长这么高呢?

各朝各代的农民们心中充满了茫然无措。

有些甚至着急地哭泣起来。

尤其是居住在沿海地带,会受到从海上刮来的巨风影响的农民们只觉得天幕给了他们希望又让他们绝望。

每年的夏季都是他们最难挨的时候,眼看着田里的水稻正在抽穗,长势正当还不错的时候,就会从海面上来一场狂风夹杂着暴雨,席卷着整片大地。

高大的树木被吹断,房顶被吹飞,田里的水稻自然也不能幸免,一亩接着一亩地倒伏在水里,原本生机勃勃的景象瞬间就变成了奄奄一息。

而他们忙碌了这么久的心血也就付诸东流,颗粒无收。

李世民听着天幕上的解说,也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奏章,上面说的就是大唐沿海地区的城市经历了一场大台风,导致了当地的农民所种的水稻大部分倒伏,颗粒无收,当时那个地方还闹了饥荒。

“若是我大唐也能研制出来这种矮杆的水稻该有多好,以后沿海地区的百姓就不用害怕海上刮来的巨风了。”

“怎么样才能让水稻变矮呢?”

李世民虽然没有点名,但是作为司农寺卿的李玮知道自己此时不能保持沉默,哪怕他也不知道如何让水稻变矮。

“陛下,虽然臣也不知如何让水稻变矮,但是我们可以在天幕商城中找一找有没有天幕所讲的这种矮杆水稻,若是有我们可以先买来分发给沿海地区耕种以应急。”

“等到我大唐研制出来自己的矮杆水稻之后再进行替换。”


    (http://www.shuyous.com/book/3080723-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