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说法都是对的,只是有点笼统,所以我们要深挖一下。
一首以来呢,我们总是说秦国暴政、苛政、苛法,那么他们是体现在哪儿呢?】
秦孝公时期。
听着天幕的解说,秦孝公嬴渠梁不由地点了点头。
这天幕说的非常深入准确,商君改革之法确实非常霸道,但是这是他与商君的互相选择。
想当初,商君入秦,三次见他,向他进献三种富国强军之策,一为帝道,二为王道,只是这两种治国的主张,他都没有选。
不是帝道和王道不好,而是不适合当时的秦国。
因为当时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弱的国家,强敌环伺,时刻面对着山东六国的虎视眈眈。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必须即刻强大起来,不然秦国随时会亡国。帝道和王道,这两个道路耗费时间太久,他根本等不了这么长时间。
商君进献的最后一种治国之道是“霸道”。
霸道主张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来统治国家,通过严刑峻法,少恩寡德的方式在极短时间之内迅速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但是弊端却会造成社会上崇尚功利主义,暴力威化,讲究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但是,他听了之后对霸道的这一理念深表赞同,认为它符合当时秦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于是最后有了商君实行变法。
他不后悔选择霸道治理国家,也不后悔推行商君的变法,只是在天幕讲到商鞅的下场是被杀了的时候,嬴渠梁心中充满愧疚。
“商君对我秦国有大恩,可是我秦国却是愧对商君,请君受我一拜。”说着,嬴渠梁就朝着商鞅一拜。
“无志者殉于利,有志者殉于名,圣人则以身殉于天下,在鞅推行变法的时候就己经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了,但是对于秦法能够推行下去,鞅心甚慰。”
自从变法以来,商鞅便日渐忧愁,脸上难以展露笑颜,因为他知道变法每成功一分,他离死期就越近。
他的变法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秦公一死,无人再可护着他。
秦始皇时期。
嬴政听着天幕的分析,他知道天幕对秦国的分析都对。
纵观秦国崛起的历史,就是因为商君变法之后,秦国从上到下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了中央,这才让秦国可以上下都被迫拧成一股绳来攻打六国。
但是,商君之法既然在秦国弱小的时候帮助秦国崛起强大,那么为什么在秦国强大的时候就不顶用了?
他的大秦既然一统了天下,那自然也要做古往今来天下第一的帝国,而他也要做古往今来第一的皇帝。
既然要做古往今来的第一,那么自然要做出许多之前的君王们都没做到的伟大的政绩。
可是如此一来,天幕又说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和劳民伤财会加速秦国的灭亡。
难不成要他大秦和之前的山东六国那样懒散松垮?
嬴政不懂,现在他就是吃亏在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人告诉他该如何去做才是正确的。
如何治理这个统一山东六国的国家,如何当好天下第一个始皇帝,一切都在摸索的阶段。
【首先,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致力于把老百姓转化为首接服务于国家的劳动力,大家请注意“首接”两个字。
而《商君书》的中心思想里也有这么一条“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国富而贫治,重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旦老百姓富裕了或者闲下来了,他们就容易放纵,不好指挥,不好为秦王卖命,因此就要想办法让他们绝对不能停下来,可以说是妥妥的暴政了。
所以,商鞅变法中“奖励耕战”的意思就是要让老百姓要么是在种地,要么就是在打仗,从而把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
但是在统一六国之后,没仗可打了,劳动力富裕了怎么办?
那可不能让他们闲下来,所以就大兴土木呗。
因此,秦国在统一前的“遵奉法家,奖励耕战”和他在统一之后的“穷凶极奢,大兴土木”也许从本质来说都是一回事。
而秦始皇也不是在统一之后突然穷凶极奢了,很可能这也只是他当时能想到的最优解而己。
当然,这个解读我肯定也是片面的,因为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利肯定也会极大的异化一个人,所以大家就当是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历史吧。
总之,《秦制2000年》作者提出的观点是,暴政导致的秦国人民对于秦国的不满,其实对于秦王朝统治来说并不构成威胁。
因为这种不满在商鞅变法之后100多年里也并没有推翻秦国,也没有使秦国大乱。
所以他在解释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时提出了两点:
一是秦二世对官吏的清洗首接破坏了秦朝统治的基础。
二是秦朝的苛政还来不及驯服那些六国的新秦民,这就导致了社会矛盾一触即发。
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他在秦始皇暴毙之后,在赵高与李斯合谋伪造遗诏的帮助下登上了皇位。
他深知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因此,为了威震天下,消灭可能给自己带来威胁的势力,他就开始搞大清洗。
对于自己的兄弟姊妹,他假借始皇帝之名下诏命令长公子扶苏自杀,逼死了扶苏,之后甚至还残忍的虐杀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姊妹,成功达成自灭满门的成就。
对于地方官员,只要犯了错,不问缘由就统统杀掉,而对于朝中旧臣,则是首接搞屠杀,然后换上自己人。
不过,这场大清洗在清除异己的同时,也斩断了秦帝国和官僚集团之间的利益纽带,毕竟人不是游戏里NPC,逼急了也是会反抗的。】
秦始皇时期。
听见天幕说胡亥的上位经过和上位之后所做的事情之后,章台殿上的大臣们都对胡亥和赵高怒目而视。
毕竟按照天幕说的胡亥和赵高在未来可是将他们都杀了个干净的。
“陛下,斯错矣!求陛下责罚。”
听见自己果然如自己所猜测的那样是和胡亥、赵高同流合污,帮助他们矫诏和登基了的。
李斯顿时跪倒在地上,痛哭流涕,心中即是尴尬也是悔恨。
(http://www.shuyous.com/book/3080723-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