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坟墓与戏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坟墓与戏班

 

“喂,快醒醒……,喂!”

黄语是被人推搡醒来的,一睁眼再次看到熟悉的场景心里不免又多了失落,“不是梦,真的不是梦啊……”无奈慢慢起身,发现刚才将他唤醒的是身后的犯人,那人是跟他一起从金江县出身的,他当时听到师爷交接名单时念道过他的名字,好像是叫钱大壮,但跟他名字不符的是他的身材可没有那么壮实,只是个身形消瘦只有大概十九岁的年轻男子。

犯人们经过昨晚一遭都老实了许多,彼此之间也没了低声细语的交流,吃过饼子后队伍再次出发。临近中午时分见到了远处鱼良县城的城墙,都头示意了一下身边的官兵说道:“你拿上令牌骑着我的马先去鱼良县跟当地县令通报此事,让他们派人将匪贼押回,完事之后你再去寻一处棺材铺子买一些香火和纸钱回来,咱们不入县城,将匪贼移交过去便走。”说完从怀里掏出令牌还有一两银子交给了官差。

那官兵应了下来便骑马向县城奔去,队伍则照现在速度继续前行,等到了城门附近当地县令带着官差也等在此处,因为都头帮附近百姓解决了匪患县令很是高兴,邀请官兵们去县城吃完饭再走,但都头则以急着去尺昌交差怕耽误了行程便拒绝了,等骑马官兵回来将香火纸钱和找的铜钱交给都头一行人便离开了。

都头嘴上说着行程紧不能耽误却在申时时分带队离开了官道往远处的一处村子行进,黄语还在纳闷还有太阳呢为何改了路线,此时他注意到有不少官兵脸上竟挂起了些许忧伤。

平安村,百姓约一百一十户,人口四百人左右,此时有在村子附近耕作的百姓看到近百人的官兵犯人往村里来忙跑回村子里找村长,村长听闻情况带着在村里的男丁赶紧去村口,这时队伍已经行至村口,村长见到骑马的都头立马欢喜于色的迎上去:“真的是你啊!李都头,好久不见了!”

村长说完便跪倒在地,身后的村民也赶紧跪了下来,都头看见众人跪拜赶紧下马上前搀扶起村长说道:“王村长,快快请起!众位乡亲也赶紧起身吧,我受不起的!”此时村长边流泪边握着都头的手说:“都头言重了,这一拜众位大人受得起,当年内乱要不是都头你们拼死护住平安村,村里哪能有这么多人活着!”说完又擦了擦眼底泪水。

“王村长,当兵的护住百姓本就天经地义,都已经过去了,村长不必再提。”都头笑着对村长说表示安慰,王村长也缓和下来问道:“都头不必多说,我们平安村永远感谢众位大人,对了光在村口站着作甚,快快进村,今晚我们好好招待大人们。”说着便邀请官兵进村。

这时都头又开口:“今日路过此地确实要麻烦下村长安排了,我们正押送犯人去尺昌,在此休息一晚,顺便……”都头忽的又止了口,表情忧伤的看向远处。王村长见都头这个神情便猜到了什么忙开口:“放心吧都头,我明白您的意思,我这就去安排。”说完便招呼官兵入村,并找人将草棚收拾出来给犯人晚上居住。

都头没有进村,嘱咐了身边官兵几句便骑马离开了。村子外不远处有一乱葬岗,堆了密密麻麻几十个坟墓,如果晚上生人踏入此处必定会觉得惊悚,坟墓皆没有墓碑,只在最前边立了一块,上边只有三个字「仁勇冢」。

都头下马走到坟墓前看了一会便坐在了地上,从怀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香火和纸钱,用火折子点燃三根香插在身前,趁着一股无名风刮来又扬起纸钱挥洒出去,风将纸钱吹落到众坟墓上,都头面露微笑又拿出一壶酒在香火前撒了一些,打开用纸包着的羊肉放在地上。都头拿起酒往嘴里灌了一口大呼一声:“痛快!哈哈…”随后又自言自语道:“草串子,张腿子以及众位兄弟们,我李杰今日路过此处,来看看你们这帮老弟兄,好酒好肉,一起享受!”

“我说腿子,你可不知道,你媳妇可真是个能干的,自已操办了个早食铺子,那生意可是越来越红火了,还有孔大明白,兵营里时你就说你最聪明,要我说你可比不上你儿子,那小崽子现在在学堂里读书,瞧着就比你机智,人家还说将来要考状元呢,还有你串子………………”都头越说越来劲,将他们家人的近况说与他们听,可前尘已了后人已去,听不听得见谁又知道呢,祭祀祭祀,祭的究竟是亡人还是生者心中的遗憾呢?

都头是在夜幕将近时才回的村子,回来时带着微微酒气,官兵正在跟他汇报安置情况,这时都头看见村子空地上正在有人搭台子便不解的向身边官兵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何要搭台子?”那官兵忙向都头解释:“是这样的都头,今日正好有一戏班子在此地借宿,那村长便拿出银两请他们为我们唱上几曲表达感激,我知道都头不愿如此也劝过几句,可实在拗不过村长啊。”

都头听完想了一会便道:“也罢,就随了他们的意,回头再向村长表示感谢吧,晚上把犯人们也带过来,这样不用安排看守的人,大家一起听曲。”

晚上村中空地上摆起了流水席,村长特意让人杀了一头猪供给官兵吃食,犯人们也在空地中央,托了官兵的福他们也能每人喝上碗肉汤,这对黄语来说简直就像过年了,穿到这里来都没吃过荤腥,这碗肉汤可真是救命了,其他犯人更不必多说,那恨不得把碗都舔干净,吃完还一脸意犹未尽,村长跟都头攀谈敬酒,聊的不亦乐乎,一会戏班主来到村长和都头身边互相说了几句话,说了什么黄语听不到,只见那班头笑着点了几下头就离开回台子后了。

此时空地上已经围满了村民,戏台上响起一阵敲锣声,班主先走了出来说话,内容无非就是夸赞了下平安村人杰地灵,官兵忠勇无比,又感谢百姓们捧场,说完引得下方阵阵掌声,显然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吃一套。

黄语也在班主的介绍下了解到他们把表演的戏曲称为杂剧,这个字眼引起了黄语的重视,他在大学选修课为了凑学分选过一门戏曲课,老师介绍过戏曲形式的演变,而且也是期末考题中有的,他背过!杂剧这种形式是在宋代时期流行的,元代也有,分别为宋杂剧和元杂剧。

黄语脑海中还在不断回想以前学的知识企图分析出更多情况,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戏班后有一年轻女子正在偷偷观望他。


    (http://www.shuyous.com/book/2817927-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