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李相以为吴庸会找其他借口去搪塞一下的,结果却发现吴庸虽然还是在哆嗦着,但是却没找任何借口,反而干脆的承认了,“下官知错了,任凭王爷发落”,听到吴庸的话后,李相原本带着的怒气反而消散了,反而觉得这人有点意思了,也能明白吴庸的无奈和颓丧,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在这样的地方无疑与被贬没有任何差别,做不出任何其他改变和效果。
等着听候发落的吴庸原本心如死灰的,却听到一个声音从耳边响起:“起来吧,没有发落你的意思”,然后就见一双手轻扶着他起身,这让吴庸恍若梦中,本来来这里之时,也听过这个王爷的名声,以为这次在劫难逃了,没想到却轻飘飘的带过了?“还愣着干什么?让本王在这里站着跟你说话?”,吴庸这才回过神来,立刻前面带路,来到衙门偏厅,待李相坐定,吩咐伺候的丫鬟去上茶水,然后弯着腰,继续站在李相面前,“坐吧,站着怎么说事情?”,待吴庸坐定,李相才继续开口道:“本来本王看到你其实是有怒气的,身为一县父母官,不但没有任何作为,反而在青天白日,做些有违体统之事,直接贬为庶民是最好的结果了”,眼看吴庸汗水又开始大颗大颗往外冒,于是接着说道:“虽然本王也能理解你的难处和无奈,但是作为一县父母官,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百姓看在眼里,对于百姓来说,朝廷才是他们的青天,而这个青天却在他们眼前表现得如此不堪,你要县下百姓如何想?父母官不作为,对他们不闻不问?朝廷也对他们不闻不问?甚至我这个王爷,封地的拥有者,不仅不闻不问,还在收取他们的税粮?”,听到李相的话,吴庸嗫嚅着张口道“王爷,是下官愚钝,非下官不想为百姓做些事情,但是,相信王爷也看到这里的情况,下官实在是无法可用啊……”,“行了,本王不是来听你诉苦的,也不是来听你说难处的,本王对你以前之事可以既往不咎,但是,本王需要以后,你无论遇到什么事,你需要保持你作为父母官的精气神,你明白吗?”吴庸呆愣片刻,没想到这个纨绔成性的王爷会说的是这个,接着回应道:“是,下官一定遵从王爷教诲,改过自新。”“好了,该说的已经说了,机会本王只给你一次,后面路怎么走,你自已好自为之”,不等吴庸回答,然后接着说道“把县里情况跟我说一下,我要真实情况,如果你连这个都做不好,那么你这个县令也做到头了”。听到李相的话,吴庸立刻回复道:“下官其实之前也想有所作为,所以对整个县里情况做过统计,这就让人拿过来,请王爷过目”,说完就让人去拿统计账簿过来。
李相看到账簿,还是有些头疼的,因为有很厚一本,这还好,问题是,上面记载方式,凌乱且模糊,于是李相让吴庸把记账的给找来,看到来的是个瘦瘦弱弱,感觉一阵风都能吹跑的年轻书生样子,李相有些奇怪,正常来说这个时代,读书人是不屑于去做这些事的,而且能断文识字的都是家里有些条件才行,比如之前李佑诗会上的那些人,天天都是吟诗作画的,其他事情也不会干,他们最大的事情就是学习,这个世界虽然跟历史不一样,但是却也有四书五经等,然后找门阀世家推荐,入朝为官,那么这辈子,他们就成功了。而这个年轻书生却不一样,没有去做那些本应该做的事,反而来这里做记账的先生,李相好奇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只见那书生双手合辑回道“草民沈越,见过王爷”,见其虽然紧张,但是却能保持淡定,李相点了点头,接着问“今年多大了?为什么没有去选择当官,为朝廷效力?”,“草民今年二十有二,读过几年书,奈何家里实在无以为继,也不忍家中妻儿老小为了自已疲于奔命,身为一家之主,能依靠自已去养活妻儿老小,何尝不是一种作为?而且,草民现在虽然只是小小账房,何尝不是为朝廷效力?”这一番话,让李相眼前一亮,以现在来说,这个书生的话相当超前了,而且为人不迂腐,有担当,是个不错的人才,可以说,这是李相来到封地后遇到的最让他开心的一件事了。“说的好,无愧为大丈夫,倒是本王着像了”,“不敢当,草民只是认为应当如此而已”,“说得不错,本王找你来也是有事情交给你,如果这个事情你办好了,以后就跟着本王,其他不敢说,但是保你衣食无忧是肯定的,如果你能做得更好,入朝为官也不是问题,这是本王给你的承诺。当然,如果办不好,那哪来的回哪去。”
听到这里,书生眼前一亮,深深一拜,“草民定当竭尽全力”。吴庸在边上看着,满眼都是羡慕,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账房,因为得到王爷的青睐,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同时也暗暗后悔,如果不是自已之前表现太不堪,自已何尝没有这个机会?但是王爷也说过给自已一次机会,自已一定要牢牢抓住了,说不好自已也有那么一天呢?
(http://www.shuyous.com/book/2730579-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yous.com